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2-13
2019-02-13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康养产业萌动西南憧憬最美时代

作者: ■本报记者管弦见习记者兴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44

    2月10日,文旅融合后的首个春节假日在张灯结彩、欢歌笑语的喜庆氛围中落下帷幕,贵州实现旅游总收入155.8亿元,同比增长34.6%;接待游客2384.9万人次,同比增长24.1%。
    贵州旅游“开门红”的同时,作为涵盖养老、养生、医疗、物联网、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已然萌动,憧憬最美时代。
    黔渝两地关注焦点
    年前刚结束的黔渝两地两会上,两地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将目光锁定在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上。
    “重庆与贵州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渝黔文旅合作大有可为。应加强渝黔合作,打造文旅康养产业联盟。”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名豪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大沙河旅游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勇在重庆市两会上建议:依托两地优势及资源,推进“大数据+大旅游、大数据+大康养”,促进“康养+农业、康养+医疗”等产业互动,实现要素的高度集聚、产业的深度融合,康养关联业态的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康养产业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贵州优势突出,应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贵州省政协委员、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振武则在贵州省两会上建议,将贵州省打造成全国康养之都,争取试点政策,完善顶层设计;省政府牵头制定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细则,以康养住宅和康养金融为切入点,全力打造集“候鸟式+旅游式+护理式”为一体的新型医养结合产业体系。
    “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非常有前景,通过健康养生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融合,优化三产促进二产带动一产,能够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贵州省人大代表、万绿城集团董事长包爱明则认为,打造智慧康养小镇,是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健康贵州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文旅结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应当将打造智慧康养小镇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突破口。她建议,在现有支持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措施基础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康养小镇建设的专门支持政策,明确康养小镇项目在土地保障、税收、政策等方面优惠。
    “在大沙河,我们已在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之路上先行做了一些尝试,我们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生态康养为特色,融合文化、度假、养生、养老、教育、休闲、医美、体育运动等产业为一体,活化多种生态、康养、旅游资源,打造‘四季大沙河·一生康养地’品牌。”2014年便到贵州投资大健康产业的周勇认为,随着亚健康人群人数的上涨以及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愿望越发强烈,康养产业即将迎来市场化参与和竞争的黄金时代,康养需求朝着高端化、定制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以康养为代表的健康消费需求,成为了继住房、汽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
    周勇认为,可优先着眼渝南黔北区域,武隆、南川、江津、桐梓、道真、赤水等地,发展文旅康养旅游产业联盟,打造吸引力最强、业态品质最高、综合服务最完善的文旅康养产业核心功能区,通过发挥旅游引领带动功能,创新旅游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
从独唱到成团“羊群”效应
    “目前贵州真正成了中国旅游大省,但还远远不是旅游强省,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战略。”1月28日下午,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在参加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七联组讨论时指出,发展医养健康产业要把握两个维度:一是两医两养,即医药、医疗和养老、养生;一是公益性、市场化医养结合。
    “贵州目前最大的短板是优质资源不足,特别需要引进优质企业形成多方要素集聚。”卢雍政坦言。
    据了解,去年,贵州印发的《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新一轮六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培育年产值突破100亿元的企业1个,突破50亿元的企业5个,30亿元企业10个以上,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今后两年,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将着重发展健康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食材等“六大产业”。今年,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
    “发展康养产业能有效解决老龄化问题。”汪振武算了笔账:贵州通过康养产业如果每年吸引1000万人避暑养老,可带动食、住、行、游、购、娱、养、医等方面1200亿元消费。他认为,发展康养产业不仅能缓解就业压力,还能带动产业升级。贵州康养产业链的形成,既可满足贵州“健康老龄化”刚性需求,又可拉动中老年市场内需,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拉动社会投资,促进贵州经济增长。
    据了解,2017年,贵州大健康产业增加值达1143.21亿元的同时,产业主体得到不断壮大,全省共有大健康产业机构13800余家,其中,企业类机构6000余家,非企业类机构7000余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15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70家,上市企业19家,其中主板上市企业6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3家。
    去年出炉的《贵州省大健康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报告》分析指出,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在全国先行先试,已经成为全国的产业试验区,并且在三年前开展了大健康理论体系建设的研究。目前贵州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果,预计一大批国内外的大健康企业和研究机构将涌入贵州发展。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省内外企业纷纷逐鹿贵州,抢抓康养旅游产业全面升级的发展机遇,在文化旅游与健康养生产业链上作前瞻性布局。去年7月,绿地集团与贵州省遵义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及重点项目合作协议,拟投资500亿元在文旅康养等广泛领域落地综合产业投资;今年1月底,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东亚区副总裁、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铃木琢贵州考察,考虑将在大数据、康养等多领域合作。
    据悉,目前,贵州大沙河旅游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单位正在发起成立贵州省康养产业联合会,旨在通过搭建这一平台,互通有无,融合发展,做大各相关产业链,助力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
    “在这个时代的大潮中,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已成必然;成立康养产业联合会,也是响应中央号召,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作为筹备组组长的周勇提出,在商会的运作方向上,要积极促进业态融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大康养产业格局。
    贵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齐新潮认为,联合会的成立是适逢其时、恰到好处的。
    “做康养产业,要形成多业态多技术层面合作的新业态,贵州的康养产业才能有一个大的发展前景。”贵州泛特尔细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边曙光认为,要把大健康产业作为贵州未来的增长极,最重要的就是政策的配套,创造一个更好的政策环境。
    贵州省副省长卢雍政在参加贵州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七联组讨论时指出,发展医养健康产业要把握两个维度:一是两医两养,即医药、医疗和养老、养生;一是公益性、市场化医养结合。目前,贵州大沙河旅游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单位正在发起成立贵州省康养产业联合会,旨在通过搭建这一平台,互通有无,融合发展,做大各相关产业链,助力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图为“四季大沙河·一生康养地”实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