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1-30
2019-01-30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兼CEO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预测:

五年后中国成全球最大民航市场

作者: ■本报记者文雪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92

    近日到访北京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对记者预测说,中国航空市场未来发展将非常强劲,到2024-2025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到2037年,中国市场的旅客运输量将达到16亿人次。
    中国航空业在安全性、准点率以及基础设施方面都受到了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的称赞。安全性方面,中国航空业已经实现连续100个月安全无事故,这也是全球的最好纪录。同时,在备受国际关注的准点率的问题上,过去一年也有了极大改善,提升了10%,达到80%。而在基础设施方面,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认为,中国航空业也是建树颇多,比如北京大兴机场即将投入使用。
    就全球而言,航空业基础设施的瓶颈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指出,未来18到20年,全球航空运输业旅客数量将翻一番,而如此大的增长需要足够的基础设施。但是他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并不担忧,因为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非常多。
    就在上个月,国际航协曾发布报告指出,全球航空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全球航空运输业正在重新洗牌,重心加速东移,其中中国是关键牵引力。中国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后,将长期带动客运需求强劲增长。”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如此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国国内客运市场高速增长。国际航协预测,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航空市场,经济不断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日益壮大是航空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中国市场的驱动下,全球航空运输业重心东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并在不断加速。”
    正因为如此,国际航协的战略性决策也随之发生变化,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也越来越频繁地到访中国。“在中国航空市场中,中国民航总局将成为赋能者和活力来源”,他希望国际航协与中国民航总局的关系能进一步得到强化。
    对于中国民航业的发展,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给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应给予中外航空企业在航班起降时间表方面应给予更大的清晰度和更大的灵活度,以满足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应该进一步优化空间管理资源。更好地优化空中交通管理。目前北京和天津已有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等机场,为了更好地管理多个机场资源,需要配合空域管理,提前公开发布信息。
    同时,中国航空公司每年会买很多新飞机,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认为,如何工业化管理新机队以及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培训和管理也十分重要。
    鉴于全球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燃油成本可控以及客运需求持续增长,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预测,2019年全球航空运输业净利润将达355亿美元,略高于2018年预期净利润。具体到具体市场,北美市场仍会比较亮眼,全球航空业利润的一半将来自北美市场,达到166亿美元。其次便是亚太市场,预计亚太地区航空公司2019年净利润将达到104亿美元。
    但是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也提醒说,来自全球GDP增长、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以及油价的不确定性使得风险依然存在。
    需求方面,2019年全球客运量预计达到45.9亿人次,增长6%;客运增速大于运力增长,载客率增长将推动行业收益率提升1.4%。货运方面,预计全年达到6590万吨。由于成本上涨较少,货运收入与收益水平均有望高于2018年同期水平。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