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1-29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鸿达兴业布局土壤改良 |
|
作者:
【记者童芬芬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59 |
|
|
|
|
|
|
中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三场战役——净土保卫战,在2019年正式打响。2019年1月1日,中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施行,“净土保卫战”号角正式吹响,中国的环保攻坚战进入了新的章节。 有机构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土壤修复潜在市场将超10万亿,远超过大气污染防治市场的1.7万亿和水污染防治市场的4.6万亿。这是中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新起点,也是土壤污染治理企业的新风口。 鸿达兴业董事长周奕丰作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就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数据库建立、推行土地休耕制度等问题建言献策。 仍以鸿达兴业为例,到2018年年底,鸿达兴业已经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云南、新疆、内蒙古等省份建设土壤调理剂的销售网络。与此同时,土壤调理剂也走出国门,在美国、加拿大、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土壤调理剂销售和土壤修复技术推广工作。 根据鸿达兴业2017年年报,其土壤调理剂2017年产量23.23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42亿元。由于地方政府有着巨大的土壤改良需求,土壤改良业务有望成为2019年业绩爆发的催化剂。 但是中国的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缺乏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这需要企业扎扎实实探究解决方法,一个一个攻克科技关和市场关。 基于这样的现实,鸿达兴业建立了土壤改良示范基地,将实验室里的土壤改良,变为现实中可落地的商业模式。在鸿达兴业的科研计划中,通过土壤改良和综合开发,这些盐碱化土地转为可利用耕地,可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葵。而土地修复后,企业再通过出租、自营等方式,获取土地的长期回报。 鸿达兴业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为其在土壤修复领域进一步开拓疆土,取得了先行优势,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缺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