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1-24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金梅央:新时代抒写新篇章 |
|
作者:
■本报记者万润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942 |
|
|
|
|
|
|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浙商女杰"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坚韧、柔情和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为女浙商群体中的佼佼者,金梅央的创业历程有着催人奋进的引领力量。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代芳华巾帼浙商”颁奖活动近日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这项活动由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工商联指导,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省个体劳动者协会、省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会、省市场协会、市场导报社等联合主办。41位女企业家分别荣获浙商女杰·年度人物奖、行业领军奖、品牌典范奖、创业先锋奖。首届浙商女杰主席团主席、杭州市咖啡西餐行业协会创会会长金梅央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巾帼浙商”荣誉。 创办自己的咖啡品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中,“浙商女杰”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坚韧、柔情和责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作为女浙商群体中的佼佼者,金梅央的创业历程有着催人奋进的引领力量。 金梅央,一位身材娇小但颇有魄力的餐饮界女企业家,说她是浙商女杰群体的“引领者”并不过分。在杭州,她是业界公认的食尚大佬,有着20多年的工厂企业管理经验,主营餐饮企业“两岸咖啡”。 了解金梅央的人都知道,她经营的两岸咖啡是从一家小店开始,短短几年便扩大到和“高盛集团”合作,且在国内外开设门店近千家,迅速晋升为中国餐饮连锁的一个龙头企业。 在经营咖啡西餐连锁之前,金梅央在义乌从事制造业,拥有一家近万名员工的大型拉链工厂。20世纪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外国人做生意越来越普遍,喝咖啡吃牛排在商务人士中悄然流行。 “那时和外国人谈生意大多约在五星级酒店,但酒店大堂人来人往、闹哄哄的,并不适合商务洽谈。”金梅央回忆说,那时的咖啡一百多元一杯,每家酒店的咖啡生意都很兴隆。 在做外贸的那几年中,她开始观察和研究西方的模式。“相比国外的快餐厅、西餐厅以及休闲场所,当时我国大陆在咖啡店方面是一块空白。”感叹之余,她看到了餐饮业难得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于是,金梅央就找到了台湾的合作伙伴,做起咖啡行业。 1996年,台湾上岛咖啡来到大陆。创始人陈文敏有品牌但没有资金,金梅央有资金,但没有品牌。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了股份分配比例后,正式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做起第一家咖啡店,这就是她一手打造起来的上岛咖啡华东第一店。 就在金梅央把自己所有的积蓄投入到咖啡店时,遇上了与上岛咖啡的商标之争。经过三年的商标维权,在这场持久战中,获胜的金梅央决定自创品牌--她把原来经营的咖啡店全部改名为“两岸咖啡”。 “中国的人情文化无可取代,所以我们定位是商务咖啡。”金梅央说,一直以来她的梦想,就是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咖啡连锁品牌,她为此付出的心血无人能及。 打造标准化运营模式 1999年,还未叩开新世纪大门的中国,咖啡事业的发展已经蒸蒸日上。金梅央第一次发展了连锁加盟事业。随后的几年间,属于“两岸咖啡”的黄金时代逐渐到来,金梅央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一路开疆拓土,从原来的一家做到百家,百家做到千家。 此时,心思缜密的金梅央也感觉到,市场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高成本低利润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她。 为了节省成本,2007年金梅央率先规范直营体系和加盟体系,引入SOP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2008年初,“两岸咖啡”的快速发展受到高盛集团的关注,并获得高盛和华生资本3000万美元注资。金梅央根据“两岸咖啡”实际作业过程中建立的文字和数据,把SOP系统再次升级。 最显著的效果是原来通过手工完成的事情现在靠信息化都能解决。在诸多成本居高不下的经济环境中,“两岸咖啡”的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此外,金梅央还以高瞻远瞩之魄力,投资建立“两岸咖啡”的中央厨房。“两岸咖啡”的店面大多坐落在城市的黄金地段,寸土寸金。她以两百公里为一个单位,原材料集中采购加工、统一配送,用规模化来降低成本。这样一来,不仅材料成本大大减少,门店成本也得到了合理的压缩。原本一百多平方米的厨房减小至五十平方米,极大地减少了开支,达到了节流的目的。 有趣的是,当时她把几千万投入到后勤系统的“另类”做法还被业界很多人嘲笑,但如今全国大型的餐饮企业都已有中央厨房。“其实企业要做久、做强,绝对要把后勤系统先搭建好。像造房子一样,得先把地基打牢。”金梅央说。 金梅央把“两岸咖啡”定义为“等待丈夫回家的妻子”。“我们的客户群体以商务客户为主,我要求自己的员工们为这些职场上打拼的客户提供最周到最细致的服务。我知道,做企业要经营好员工,才可以经营好客户。管理员工不能强硬地只按照制度行事,这样一来会过于强硬,缺乏人情味。” 因此,“两岸咖啡”坚持把人情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相结合,让所有的干部、员工都能轻轻松松上班,开开心心回家。公司制定了完善的薪资制度和培训升迁制度,由于有着良好的经营机制,员工稳定性非常强,中层干部几乎没有流失。“在我的公司,十年工龄的员工都算是新员工。”金梅央自豪地说。 2012年开始,为压缩人力成本,金梅央开始精兵剪裁,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一个萝卜多个坑。培养全能型人才,一人多能,这样才能在市场有多一些的发展空间。” 金梅央表示,“两岸咖啡”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最值得她骄傲的是它目前在国内连锁餐饮中首屈一指,并持续发展。此次浙商女杰组委会将自己评为“巾帼浙商”中的一员,她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觉得无上光荣。 从获奖的那一刻起,金梅央更加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使命感更强,“创业历程风雨兼程,坎坷不断。但是每当想起自己是‘浙商女杰’,是很多女性企业家的榜样时,一切烦恼都化为前进的动力。” 以民族情怀投资工厂 2013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2014年,金梅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兰州收购了兰州通用机械厂,占地面积多达262亩。该厂的前身,是陕甘总督左宗棠1872年创建的兰州制造局。当年,它是清政府在西北地区开办的第一个洋务军用工业,也是甘肃近代工业史上第一家军工和机械制造的工厂。作为近代工业史上最早的军工和机械制造厂家之一,它曾经拥有与江南造船厂同样的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甘肃制造局。更名为兰州通用机器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兰通创下了多个第一。然而,逐渐走向市场经济的兰通由于管理滞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度成为甘肃省的特困企业。进入新世纪后,兰通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改造,企业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这架历经风雨沧桑的“老车”陷入严重的信贷危机,承担了巨额债务,依然没能摆脱破产重组的命运。 在生产经营严重受阻的情况下,金梅央的加入为兰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兰通厂与浙商有很深厚的渊源,当年清政府命令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但苦于财政紧张,拨不出粮饷军费,这时浙商红顶商人胡雪岩便出手投资在兰州设立兵工厂,这便是后来的兰州通用机械厂。”金梅央说,“我要把中国人的老企业传承下来。” 遭遇挫折浴火重生 秉持民族情义,金梅央将重心移向兰州。可初入西北,乍到兰通,原本的一腔热情和满腹的豪情壮志,被西北与江南的文化差异逐渐消磨。最关键的是,2014年,她遭受了严重的贷款危机。 收购兰通公司前,该厂就有7亿元以上的债务。金梅央原本与合作伙伴商量好一起投资承担,可就在金梅央布局兰州的第三个月,有关银行和职业经理人的不当操作,原本工厂的贷款转成了金梅央的个人连带责任。短短三个月,金梅央的产业疆土遭受了起诉、查封,商誉严重受损。 对金梅央而言,那时像世界末日来临。沉重的债务将金梅央打入了万丈深渊。叱咤商海二十年有余,吃尽了创业路上的各种艰辛苦楚,可从未接触过如此大的精神打击。债务问题引发蝴蝶效应,金梅央的产业之舰日益沉重,随时面临解体沉没。“险些得了重度抑郁症,住在医院调整了一段时间才走出心理阴影。”她揉着额角回忆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洪水猛兽袭面而来,金梅央鼓起勇气,坚持着浙商“立信为本,诚信为命”的商海风骨,她又站了起来,迎难而上,浴火重生。 时隔二十多年,金梅央再一次通过法律途径,找到了走出困境的出路。“通过司法重组,用合法的手段还清所有债务。”金梅央骄傲的是,绝路逢生处,让她与恒大集团强强联手,再次进行重组,成为兰通浴火重生的坚挺伙伴。“这一次重组,让这个百年企业又一次焕发活力,重新走上发展的高速公路。” 不久前,响应甘肃省政府的“出城入园”政策,百年历史的兰通制造局搬迁至新的园区,以达到产业升级、产品换代、能力提升及扩大市场的目的。金梅央表示,项目建成后,兰通工业园将成立集油田大型钻采成套设备、石油炼化设备、矿产尾矿输出与充填设备,新能源环保节能装备和军工装备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生产制造企业。 如今,金梅央潇洒地往返与兰州和杭州,对过去几年自己遭受的苦难,她不卑不亢,从容优雅,坚强勇敢的面对一切。多年的商海沉浮让金梅央现在举手投足间都显露着淡定大方。以金梅央创业二十多年历程为一个缩影来看,她和她的咖啡帝国,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中国。“在未来,我将与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起,续写新的篇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