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1-24
2019-01-2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

作者: ■王兆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89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话语,解了民营经济发展之惑,暖了民营企业家之心。“民营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就是我们工作的切入点”,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民营企业家对党的大政方针衷心拥护、心怀感激,同时也更加期盼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种惠企政策落实落地、打通最后一公里。归纳起来有“五盼”:
    一盼市场准入更加公平。“不怕竞争激烈,就怕准入不公”。目前,各种隐形门槛、隐形壁垒仍未彻底消除,影响了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基层干部认为,与国企打交道在政治上更安全,与民企交往怕说不清、惹麻烦,不作为的部门、“不粘锅”的干部、不担当的作风成了最大的“门槛”。部分企业反映,工程项目招标中针对民企设置了一些不合理的条件,同等资质的民企中标概率要比国企低得多,部分国企中标后再转包分包给民企,存在“国企中标,民企干活”的现象。
    二盼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在融资环境上,民企授信等级普遍低于国企,即便是优质的民营上市公司也很难达到AAA信用级别,中小企业银行表内融资处于劣势,贷款利息至少要比国企高30%以上,且只有一年的贷款期。民企贷款不仅要求企业法人签字,还要企业家的配偶、子女签字。在产业链条上,民企处于弱势地位,民企账款被拖欠问题比较突出。公立医院的平均账期在300天以上,远超国家规定的30天。在公共事业扶持政策上,国企有政府补贴,有银行的融资支撑,民企则难以享受同等待遇。
    三盼法治环境更加公平。多数有维权经历的民企反映,司法保护面临周期长、取证难、赔偿低、执行难等因素,企业维权道路充满艰辛。民企与国企诉讼往往强调“国有资产不流失”,民企与员工纠纷则往往强调“保护弱势群体”,多数情况是让民企“赔钱了事”。知识产权、品牌、商誉等创新权益保护难,某企业花费10年研发技术,遭内外勾结、窃取技术,虽然赢了官司,却失去了宝贵的发展窗口期。一些企业设立在外省的分支机构,其内部职务犯罪因管辖权无法及时有效处理,企业感到无可奈何。
    四盼涉企政策更加稳定。企业发展有周期,涉企政策在一定周期内也应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当前,少数地方仍然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领导一换,“谈好的条件变了、答应的优惠没了”;一些地方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强制企业退出,不给合理补偿,企业前期投入“打水漂”;个别地方在政策执行过程仍然存在“一刀切”现象,甚至搞“连坐”执法,没给企业留下整改转型的“缓冲期”。
    五盼部门监管更加公平。个别部门检查随意性大、过于频繁,牵扯企业主要负责人精力太多,有企业反映一年被某基层部门检查20多次,而其在深圳的分公司从注册登记到现在二十年,税务部门没有上门检查过一次。一些检查不科学、不公平,存在“劣币驱逐良币”,该管的反而没管住。少数红顶中介“树倒根犹在”,有的项目审批只有找特定中介,才办得快、办得顺。
    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就是不见外、不歧视、不分三六九等。“五盼”既是期待,也是建议。首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带着对纳税人、对衣食父母的真挚情感,在全省上下形成对民企政治上认同、情感上亲近、发展上扶持的浓厚氛围;其次,建立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及法治环境评价体系,强化结果运用,让自己人有更多获得感;第三,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让市场准入的条条框框更少一些,实施细则的操作性更强一些,配套衔接的措施更实一些;最后,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公平公开、简明有效,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一定能够更好地撑起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半壁江山!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本文为作者在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