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1-22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 |
关键的关键要立足创新 |
|
|
|
|
|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与时代同行,一路高歌猛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但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复杂多变,民营经济更是“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处在一个困难多、矛盾多的特殊历史关口。民营企业家能不能迎难而上,抓住机遇,战胜挑战,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的市场态势下,中国民营企业无论是做什么行业的,一定不能目光游离,左顾右盼,因为时间不等人,机遇也不等人,特别是要做强实业。实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因此如何进一步“聚焦实业,做强主业”,在当下更是重中之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7大工作重点,列在首位的就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十分有远见的。因为制造业的强盛与衰败,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寒暑表”,对于大国而言更是如此。中国的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腾飞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当前,在经济稳中有变、稳中有忧,面临经济下行考验的时候,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永远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关键的关键是要立足于创新。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万事则顺,舍此无他路。年前,我曾经给华东师范大学MBA学员上课,我的题目就是“苟创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很喜欢这句话所包涵的哲学意义。因为有些专家学者说,中国人精神境界的传统主流追求,往往局限于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因而导致行为的因循守旧。与西方人比起来,中国人最缺乏的是大胆追求科学创新的精神。我觉得,这种分析有些道理,但是也不能绝对化。譬如,古人这种追求“日日新”的哲学,本身就包括了“意识创新”和“行为创新”两个部分。在我看来,这种积极进取的哲学境界,一点不比西方的哲学境界差。 所以对于我们搞实体经济的人来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特别有警示意义:首先要想,重要是做,关键是坚持。如果创新意识的落后,也是衰败的开始。所以我把这句话拿来,改了一个字:把“苟日新”改为“苟创新”。意思是说:你如果决心创新,就必须永远走在创新的路上,创新是无止境的。 我创业20多年,作为企业创始人,只要一有空闲,我就要琢磨“创新”这两个字,包括个人的思维创新,组织形态的创新,科技手段的创新,产品系列的创新等等。我的一条重要体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是思维创新,其核心理念就是不仅要大胆否定他人,更重要是要勇敢地否定自己,创新首先要从自己内心的否定做起。 近来有一则“寓言”在企业家圈子中很流行,说的是“一个鸡蛋从哪里打破”。从外面打破鸡蛋,无非是做一个荷包蛋,炒一碗蛋炒饭。如果从里面来打破,破壳而出的就是一个新的生命,孵化出的小鸡会带来更多小鸡。虽说有时候,创新的确是在外面压力下所引发的,退无可退,背水一战。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创新是要靠内部压力来完成的,自我否定,自我革命。一个有使命感的民营企业家,就是要做企业内部创新冲动的“追梦人”。 (本组报道为本报举办的2018中国民营经济年会嘉宾主题演讲摘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