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1-17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上海两化融合名列前茅 |
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
作者:
■本报记者杨联民李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61 |
|
|
|
|
|
|
上海加快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名列全国前茅。据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公布的《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8)》显示,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58.5,较去年上升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5.5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2。 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步入新时代,上海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深入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 作为国家五个顶级节点之一,上海近期正式上线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旨在辐射服务整个华东地区。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让企业可以像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一样便捷地获取“生产力”。按照部市合作协议,到2020年,标识注册量累计达4亿。目前,上海华峰、上汽、核工院、中科云谷等二级节点加紧建设,这将对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实现跨领域、跨行业、跨地域的信息联通和交互,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形成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新动能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上海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汇聚数据资源目录2.1万条、数据项29.8万个,向社会开放数据资源数达2100项,认定了金融、能源等7个领域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不断释放公共数据价值,带动政企数据融合创新。今年,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工业大数据应用力度,打造2-3个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上海将制造业作为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场景之一。近期,上海发布了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征集,明确“AI+工厂”作为首批应用场景之一,大力推动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识别、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研发设计、智能执行、质量检测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培育产业转型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迈向新阶段 上海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明确了"1+1+N"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推动超过1900家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自评估,300家企业开展贯标,超60家企业通过评定,新增29家工信部贯标试点企业、3家示范企业,各类数据创新高。实现市级工业互联网等专项资金与贯标工作有效对接,不同类型企业贯标自发性、积极性、示范性空前高涨,为打造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营造了良好氛围,也为推动本市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发挥了重要的标准引导和培育作用。 加快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进程 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数字智慧长三角。在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签署长三角地区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联动战略合作协议。上海召开首届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峰会,启动长三角百万企业上云上平台计划,发布《G60科创走廊推进工业互联网协同方案实施方案》,重点支持智能云科、上海宝信、江苏徐工、浙江阿里云、安徽合力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全国率先建成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集群。举办以“数联长三角、众创新生活”第四届SODA大赛,汇聚长三角政企开放数据,吸引超过500支队伍参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