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9-01-17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城市的宿根与心灵的锚地 |
|
作者:
■丰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77 |
|
|
|
|
|
|
当下坊间多有物议,皆言山东之没落,乃至没有一座像样的大城市。但是,只有走进山东,走进山东的多个地级城市,才能真正感受到没有“现代化大都市”的另类好处,那就是山东人确乎没有那么浓重的现代性焦虑,他们在舒缓的节奏中感受着生命的丰富层次。 山东的每个城市,各自都有自己的地方名片,自己的文化氛围。潍坊的名片就是风筝和中国书画。潍坊在城市建制上,只是山东省的一座地级城市,与“帝都”北京、“魔都”上海比,只是一座小城。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却有一个硕大的名号“中国画都”。不知就里者或许会哂笑它的自我膨胀,以为是旅游经济造就的“假大空”。然而,当我们读罢潍坊作家马永安的长篇小说《画都》之后,便不得不承认,就文化底蕴而言,曾被誉为“东莱首邑,北海名城”的潍坊确乎是一座气象宏大的都市,当得起“画都”之号。 书画于潍坊而言,是一个根性的符号。遍布大街小巷的画廊,使这座北方小城浸润出一种古雅的气韵。而自2011年设立“中国画节”以来,每年数以亿计的书画交易额,又让这里涌动着巨量的财富,见证着中国书画市场的逶迤浮沉,以及在财富的灼灼金光中欲望的横流、人心的莫测。 潍坊作家马永安的长篇小说《画都》,正是围绕潍坊的这张中国书画的名片而铺展开的一幅精彩画卷,它有爱情、有背叛、有复仇、有战争;有生活的庸常底色、有动荡中的悲欢离合;有诗词书画的优雅出尘,也有附庸风雅与金钱追逐的紧密绞合;其大开大合的叙事风貌,出入历史与现实的游刃有余,都当得起一部山东文坛的杰作。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以文学的方式为潍坊书写了一部地方志。同时,这部小说也是作者作为诗人与笔者,对自己阔大深沉的精神世界的自我探寻、自我拷问。 《画都》在叙事上是有相当功力的,围绕离异落寞的“过气诗人”主人公陈词和他的画廊来推进故事,爱情与复仇交织,诗歌与绘画结盟,节奏明快,毫无滞涩。作者通过蒙太奇的跳接,又巧妙地在故事的间隙中编织进潍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风物,通过郭鹤鸣的身世飘零,将民国时代潍坊的“同志画社”与当下潍坊的书画业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陈词和李墨的“昨日重现”画廊,将潍坊书画业的经营与中国书画界的世情世相连接。纵贯古今,散点透视,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诉尽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读罢掩卷,令人顿生对这个氤氲着水墨清香的城市的向往。 作为为故乡立传的作家,马永安是非常成功的。《画都》节奏明快,语言风趣,既有历史的厚重,亦有哲思的深远,是马永安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当得起山东文坛的一部杰作。 (作者系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