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9-01-04
2019-01-04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

——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80

    2019年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据主办方介绍,本次选出的12个舆情热点。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已连续8年就每年的食品安全热点召开媒体沟通会,整体上延续以往权威、专业及第三方的特征,通过“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就公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以科学的建议肃清食品安全谣言。
由危机应对继续转向风险提示
    沟通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以“警钟需长鸣”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并分析了2018年食品安全风险热点解析的特征。她介绍说,2018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就食品安全舆情的28个热点做了科学解读,其中,以“消费者教育”为特征的风险提示做了19期,整体上延续了由2016年开始的“由危机应对向风险提示”的转变。通过对比2013年、2014年和2016年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的分类可见,对舆情热点的回应由2013年100%下降到2018年的33.3%,下降了2/3;而针对潜在风险的消费提示,由2013年的“零”上升到2018年的66.7%。
    2018年的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延续了“由危机应对向风险提示”的转变——已由最初以危机应对为出发点的舆情热点解读,逐渐加大为“和平时期”以风险预防为特征的消费者教育。“这是中国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日趋从容、稳健的标志,这一特征在2018年愈加鲜明”孟素荷如是说。
    四大课题亟待破解
    “中国食品安全整体趋稳,乳业合格率居首,油、肉行业现轻微波动。”孟素荷教授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2018年第三季度对比2017年及2016年同期的大宗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可以看出,粮、肉、蛋、乳等大宗日常消费品的样品合格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乳制品,其合格率持续在99.5%以上。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合格率为97.3%,肉制品合格率为97.8%,略低于去年平均水平。
    同时,她还指出了近期中国食品安全的四大短板,即:以环境污染为源头的食品原料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中检出非食用物质;保健食品掺假。对比2018年第三季度和2016年及2017年同期监督抽检中发出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问题逐年降低,说明生产企业的过程控制逐渐到位。但令人担忧的是,食品中农兽药残留指标不合格的问题在逐年升高,说明破解原料污染问题的复杂、艰难与长期。同时,在2018年第三季度,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占据首位。
    孟素荷教授同时表示,近年来,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动下,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热度。保健食品行业更是快速发展,但在行业发展的同时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如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等现象仍然存在。掺假造假及夸大宣传是主要问题,对保健食品的治理初步显效并进入攻坚期。
    网络食品给食品安全带来的新挑战也不容忽视。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电商等网络销售渠道的快速成长,尽管线上销售仅接近三成,但年度间呈现30%以上的高速增长,对传统的流通结构及消费行为造成巨大冲击,对食品产业链未来的格局及战略产生重要影响。诸多网红食品“有品牌、无工厂”,对产业链安全建设空心化,食品欺诈问题多有发生。产业链安全建设与环保,将成为决定网红食品能走多远的关键制约因素,也将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的新热点。
    自律及公平延伸
    “舆情的关注点,开始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建设中,各方的规范、自律及公平延伸。”孟素荷教授分析指出,在对2018年舆情关注12个热点问题的汇集和归纳中,另一个正在显现的特点是:媒体开始更多关注到,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这一整体框架下,各方的专业、严谨、公正与自律。如,辣条“同品不同标”问题;三文鱼团标问题;江苏消保委“酱油”对比实验的争论以及对“职业打假人”问题的反思等,占到了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总数的1/3。
    孟素荷教授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的风险永远存在。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治理,已从大规模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安全建设,进入到更完善、细致的法规体系建设及治理源头污染、严打假冒伪劣产品的攻坚期。“随着食品工业的健康转型,食品原材料真实性、食物过敏原及健康声称等问题均会是未来工作的着力点,需警钟长鸣。”她再次强调。
>>链接
    聚焦十二大热点
    热点一:咖啡真的“致癌”吗?
    热点二:非洲猪瘟蔓延,猪肉还能吃吗?
    热点三:辣条“同品不同标”被处罚
    热点四:食用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堪比毒药?
    热点五:江苏消保委揭“打酱油”真相引发争议
    热点六:益生菌成了“无益菌”?
    热点七:木耳久泡有毒
    热点八:食用植物调和油鱼目混珠国家重拳监管
    热点九:“酸碱体质”骗局被戳穿
    热点十:三文鱼标准之争
    热点十一:美国环孢子虫感染事件解读
    热点十二:“职业打假”列入扫黑除恶名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