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12-05
2018-12-05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促进民博会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作者: ■黄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17

    近年来,贵州民博会成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和讲述贵州民族文化发展故事、展示文化产业魅力的重要平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贵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作为新兴产业形式,贵州民博会当前仍处于探索发展期,提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水平仍是促进民博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不断提升展会营运质量。博览会是规模较大、内容广泛、展出者和参观者众多的展览会,对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能产生促进作用。在会展业发展初期,政府的支持力度是民博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重点扶持精品会展项目。采用“政府主办,公司经营,社会参与,市场操纵”的模式,利用市场手段进行经营,不断提升市场化经营水平。培育行业协会发展,运用市场力量促进行业发展。尤其是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进行深入实地调研,广泛地学习和借鉴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东(迪拜)文化创意博览会、深圳文化博览会等国内外民博会的办展经验。要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从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促进民博会的转型升级,建构集展示展销展演、企业形象展示、产品博览、文创文旅体验、民博赛事、招商贸易、产品交易和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力争办成专业性、国际性、效益好的博览会,以拉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多元化宣传营销。民博会参与面广、参加人员多,吸引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及欧洲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70余名境外嘉宾、贸易人士应邀参展参会,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激发旅游者的兴趣,真正为观看民博会而进入博览会的国内外旅游者还很少。民博会发展的活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其开放性和交往性,应该参与面广、参加人员多。因此,应对民博会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确定目标以及潜在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针对目标市场加强营销。近期以境内外民族产品贸易人士、本地及周边区域居民为主,中期吸引珠三角、长三角等以及华北等区域,远期的目标应放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及国外市场,以建立系统的营销业务流程。另外,着力建立会展推广机构和代理机构,打造一体化的市场营销网络,以吸引省内外企业参展,真正达到提高博览会知名度、增加民族文化旅游经济效益的目的。
    强化博览会展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作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应积极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加快博览会网络平台建设,以提升博览会营运效率。利用网络加强宣传,增强组展商与参展商电子商务意识。只有建立起以知识、信息网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博览产业模式,才能打造出科技含量高、服务水平好、参与者满意度高的高质量博览会。积极依托高校,建立现代会展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培养文化创意经济、会展营销策划、会展运作与管理、公共关系等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人才,建立健全会展人才激励机制,引进、发掘一批专业与技能兼备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