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2-05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切实舒缓民企生存压力激发民企内生动力 |
|
作者:
■周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04 |
|
|
|
|
|
|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发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强音”。这是我投身商海以来,从未遇到的盛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大手笔。又是东风浩荡时,这预示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 近段时期,一大批民营企业面临着关停并转,压在民营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更加突出,让我们束手无策、不堪重负,这些问题,既有国际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也有国内环保“一刀切”、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原材料成本一直处于高位、税费负担过重的因素,当然也有民企自身管理不善、盲目发展的原因。 就国内而言,融资难仍是我们的“老大难”问题,金融机构普遍认为,给国企贷款安全,给民企贷款政治上有风险、成本收益不对称,导致银行有钱却慎贷、惜贷。如,文旅、康养市场虽然需求缺口很大,但产业基础配套不够,企业转型条件不充分,转型成本过高;优惠政策出台了“一箩筐”,但很多都是“打了水漂”,虽然主要领导在上面“踩油门”,但很多部门却在下面“挂空档”,少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中梗阻”现象普遍存在;审批程序繁杂,不公开、不透明。 如何舒缓民企生存压力,如何激发民企内生动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认为,一要破解民企融资难题。针对性地顶层设计一套让各级金融机构“敢贷”、“愿贷”、“主动贷”的体制机制,像考核“脱贫攻坚”和“环保责任”任务一样考核,对考核成绩优秀的金融机构要进行政策倾斜,让金融机构能够和企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让金融机构“不愿贷”变为“主动贷”;建立财政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由财政、银行共同审核,为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有市场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兜底支持,一定比例的分担、补偿金融机构的“呆坏账”,让金融机构“不敢贷”变为“不怕贷”。 二要夯实文旅康养产业基础。作为黔渝合作的“桥头堡”,遵义在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政府聚焦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加大文旅、康养产业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培育壮大文旅、康养产业主体,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大文旅、大康养产业格局,把遵义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康养旅游之都”。 三要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最渴望得到的支持,就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政府应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给予民营企业家更多的社会承认,把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当作不可多得的资源,用心呵护,真正的“当成一家人”。通过开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争当服务标兵”的总动员,营造“尊商重商敬商”的文化氛围,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发展。政府应强化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要“说了算”、“定了干”,“要做的比招商引资合同签的好,干的比招商引资时说的好”。要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破除办事拖拉的慵懒心理,树立一次办结的服务精神;要破除不敢担当的畏难心理,树立勇挑重担的亮剑精神。 (作者系贵州大沙河旅业集团董事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