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2-05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王建沂:创新引领实业报国 |
|
作者:
■本报记者张文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5180 |
|
|
|
|
|
|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全面把握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战略机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企业家要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如果说过去我们是跟跑、并跑,那么这一轮我们必须要领跑!” 浙江嘉善,我国首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在嘉善,正在崛起一个世界级的光通信产业集群。而这个产业集群,就是由全球光通信产业领军企业富通集团建设的。 根据富通的规划,这里将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竞争力第一的特大型光通信全产业链工厂,极大地改变全球光纤、光缆产业的竞争格局,为探索浙江区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积累经验。 作为富通集团创始人,王建沂在光通信领域创造了一个个产业奇迹,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实体经济的那份执着和坚守。历经31年的发展,王建沂带领富通集团通过不断的创业创新,实现了企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今,富通集团已发展成为涵盖光通信领域和能源电力线缆传输产业,业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线缆企业集团,全面服务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和能源电力设施的建设。 “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跨越,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民营企业家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成长起来的实践者和受益群体。”作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王建沂始终认为,面向未来,民营企业家要继续坚持创业创新,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我国在“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之中,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 坚守实业不懈创新 31年对实业的坚守,31年对创新的坚持。对于王建沂和富通集团来说,不变的是对技术创新和实业的执着。 1982年,王建沂从学校毕业后,在杭州富阳邮电局担任线路传输工作技术员。工作中,王建沂潜心学习、钻研通信线路知识,也由此与通信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7年,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24岁的王建沂决心投身到创业大潮之中,创立了富通集团的前身——杭州富阳通讯材料厂。关于创业初期的往事,每次忆及当年,王建沂都感慨自己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 凭着对通信行业的敏锐判断,王建沂带领富通集团不断转型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等资源,抢占技术制高点。到了1994年,王建沂已经拥有5家上规模的企业,并成立了集团公司,富通也由此迈入了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之路。 2001年,基于对通信行业未来形势的清晰认识,王建沂决心挑战创业历程中的最大一次创新,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研制当时并不被看好却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光纤产业核心技术——光纤预制棒技术。凭借技术的不断累积和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王建沂带领技术团队终于在2001年底研制成功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预制棒全合成技术。 第二年,富通光纤预制棒产业化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随后,该技术项目获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令富通人自豪的是,2004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富通集团,对富通坚守光通信产业,以技术创新突破世界光纤产业的核心难题——光纤预制棒技术,打破国际垄断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2007年,因在光纤预制棒技术上的持续创新和突破,富通集团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正是以富通为代表的国内光通信企业突破了光纤预制棒技术,使得我国光纤制造成本迅速降低,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节约了千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成本,带动了中国乃至全球光通信行业的整体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创新,永葆企业长青。2008年以来,王建沂带领富通集团在巩固和完善光纤预制棒自主技术创新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坚持以创新驱动促进提质增效和产业升级,强化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推动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当下,富通集团已成为中国光纤预制棒和光纤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并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投入,将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融为一体,逐步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迈进。 在推动实业报国的生动实践中,王建沂坚持走靠合作共赢、靠人才发展的道路。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富通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还在海外生产基地建立高品质、高水准的检测中心,形成了多元化、开放式的研发检测体系。与此同时,在王建沂的支持下,富通集团先后与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吸引更多的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一批通信行业领域的技术人才和专家。 作为致力于实体制造业发展的民营企业家,王建沂深感振兴民族光通信产业责任之重大。创业创新31年来,富通集团始终深耕实业,将光通信产业的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将投身实业、产业报国作为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全产业链模式打造实业升级版 当前,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宽带流量增长迅猛,5G即将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宽带中国”、“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都将促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光通信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全面把握以‘中国制造2025’为核心的战略机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企业家要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如果说过去我们是跟跑、并跑,那么这一轮我们必须要领跑!”王建沂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带领富通集团放眼整个产业链,聚焦实体经济+人工智能,拓展更大的价值空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布局。 王建沂在浙江嘉善县投资建设了光通信全产业链项目。按照规划,这座集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以及原辅配套材料于一体的全球特大型光通信全产业链工厂,正在探索“产业组织模式、生产制造组织模式和市场(商务)模式”的创新,将“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三者融合,形成以“机器自主者”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与此同时,富通集团在电力能源技术创新领域也较早地开始研发和积累。超导技术是21世纪的战略性储备技术之一,在能源、医疗、信息、交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富通集团在二代钇系列高温超导电缆技术应用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搞开发、搞试验,建设了全球领先的高温超导电缆制备工厂,并配置了全球顶级的超导电缆评测和研发、实验装备。 一开始,有人不理解,一个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力量来搞技术研发,而这项技术的实际价值也不能完全确定。但王建沂鼓励企业科研人员要心无旁骛地搞研究,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算责任账。他说:“民营企业是国家的一份子,应当有这样的情怀和担当,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做点实事。”在他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3月,富通集团建成了二代钇系列高温超导电缆传输应用验证试验线并成功挂网运行,为我国能源战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下,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王建沂又带领富通集团积极布局未来五至十年的战略性技术,集中力量研制海洋光电复合缆技术。富通集团正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投资建设的海洋光电缆项目,瞄准了海底光电复合缆和深海直流电缆等产品事业,打造亚洲顶尖、世界一流的海洋光电缆产业基地。 多年来,富通集团在王建沂的带领下,不断完善光通信全产业链布局,致力于新型产业和技术的研发,深刻诠释了中国光通信行业从成本、规模、技术赶超向“中国智造”转型跨越,以民营企业的家国情怀和企业担当书写着产业报国的“中国梦”。 开放合作铺设“信息丝绸之路” 王建沂坚持开放发展理念,以全球视野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带领富通集团经历了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全产业链竞争的不断升级。 从杭州出发,在香港建立光纤制造基地;在泰国建立东盟区域最具规模的光缆工厂;在墨西哥合作设立工业园;在卢森堡设立欧洲区域管理总部……近年来,富通集团跟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持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产品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光纤产品已占据全球10%以上的市场份额,富通集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全球化之路。 2013年,富通集团在泰国罗勇工业园建成了东盟地区最具规模、品种完整的现代化通信光缆工厂,以及东盟地区品质最高、最全面的产品研发和检测中心。 在“走出去”的同时,王建沂强调要注重“走进去”,因地制宜创新商业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建立“本土化”长效合作机制。富通集团东盟泰国工厂运行以来,积极把握“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战略机遇,以“融入当地文化、本土化经营”以及秉持“中泰一家亲”的理念,取得了优良的经营业绩。未来,富通泰国工厂将全面服务于包括泰国在内的东盟各国以及南亚、中东、北非乃至欧洲等地,积极服务和保障当地信息互联互通建设。 富通集团还与国内民营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抱团、集聚”发展的形态,在北美洲墨西哥合作开发和搭建高端产业园,积极部署北美洲和南美洲市场,探索中国企业“抱团、集聚”发展,产业链互补、有序“走出去”的模式,共同面向和参与国际竞争。 20多年的全球化实践,富通集团通过海外设厂或投资入股,不断提升实体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实现了从“技术引入”向“创新输出”转变,形成一个可持续、循环的战略规划。“我们会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将企业积极融入于国际化竞争之中,以战略性思维做大做强,实现全球化的布局。”王建沂说。 勇于担当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弘扬企业家精神,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基业常青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更是企业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立体的,包含产业报国、按章纳税、诚信经营、关爱员工、精准扶贫、光彩事业、公益慈善等多个维度。”对于新时代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王建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证明,富通集团的企业发展过程,正是王建沂不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在产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背后,是富通集团“鼓励个人正直、承担社会责任,构建命运与发展共同体”企业文化的不断升华。 2012年,富通集团成立浙江富通感恩慈善基金会,主要面向精准扶贫、扶贫济困、赈灾救灾等社会公益、慈善和光彩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富通集团已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金额超过4亿元人民币,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走在了全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前列,先后荣获中国光彩事业奖章和中国光彩事业20周年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在王建沂的带领下,近年来,富通集团紧紧围绕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通过“产业扶贫”和“爱心扶贫”,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探索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特别是集中力量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 在参与精准扶贫过程中,王建沂始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施精准扶贫“输血”更要“造血”。只有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造血式扶贫之路,才能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共同奔上小康之路。 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社会就业、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中,富通集团积极主动作为。先后为“中国民营企业光彩世纪林”工程捐款,为浙江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捐助助学资金,捐建四川理塘路灯改造工程,捐建浙江龙游湖镇镇乡村道路等。 历年来,王建沂带领富通集团积极参与中国光彩事业黄冈(红安)老区行、中国光彩事业庆阳行、中国光彩事业德宏行、中国光彩事业凉山行、中国光彩事业怒江行等,先后通过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向湖北黄冈、甘肃庆阳、云南德宏、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等地捐赠400万元人民币,定向帮扶当地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及种植业,探索“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富通集团是中央统战部定点帮扶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开展“村企结对帮扶”的企业。近年来,富通集团与望谟县桑郎镇兴合村签订“村企结对帮扶”协议,围绕“建档立卡户”,制定详细的帮扶方案。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在王建沂看来,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离不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在创业和创新中,坚守信念、担当责任,王建沂也是一直这样要求自己。 不忘初心,在坚守、创新和担当中践行责任。31年来,富通集团坚持创业创新、实业报国,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今后,富通集团将继续以责任和担当,推动产业和技术进步,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展现更大作为,为助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王建沂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