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1-29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周立宸:一鸣待惊人 |
|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见习记者冒贻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311 |
|
|
|
|
|
|
“一个百年品牌,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百年品牌,是因为它既要迭代升级,既不能太过,又不能太晚。你需要拿捏其中的尺度。”交谈之际,周立宸的这番话所展现的眼界,令人印象深刻。“没有一蹴而就的传承。真正的传承,首先是继承者要了解,深刻体会和体悟企业本身的文化,再将自己融入其中,用自己的特质来创造未来更新的文化……我觉得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去转变,通过自己长时间的努力,让公司不仅有延续,更多的是创新与迭代。” “成熟干练、逻辑严谨。”这是接触过周立宸的人对于他的评价。有人说:“从眉眼之间,到举手投足,周立宸与父亲如出一辙。实际上,在“接棒”之前,周立宸已经经历了熟悉海澜全盘业务的过程。周立宸常常反思:“做创意、做跨界,确实会在媒体圈和在这个时尚圈有点声音。但消费者买账吗?不能完全跟风,一定是慢慢去迭代。在品牌的升级上,除了拉新客,必须要兼顾现有消费者的感受。” 在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的洪流巨变中,白手起家、转型升级、稳步求真,等等故事屡见不鲜。这些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企业家经历岁月之后的睿智与笃定。但有一种故事,不可或缺,又十分稀少,它就是:年轻意气。年轻人,将如何承担民营企业新领袖角色?新思想,将为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气象? 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海澜集团总裁周立宸。周立宸出生于1988年。那一年,他的父亲,28岁的江阴人周建平做了一个大胆决定:用自己开照像馆积攒下来的30万元,创办新桥镇第三毛纺厂,这正是海澜集团的前身。 与海澜集团同年生,也许是冥冥中的一种注定;而清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上海股权投资公司从业,接着又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强公司总裁……这些标签,是一个年轻一代企业家关于传承与突破的宣誓。 过去的海澜不可复制,作为现代新型企业的海澜,在周立宸的引领下,又将如何面对服装零售领域的挑战? 父子 “成熟干练、逻辑严谨。”这是接触过周立宸的人对于他的评价。有人说:“从眉眼之间,到举手投足,周立宸与父亲如出一辙。 海澜集团董事长周建平,素来以低调著称。这几年来唯有一件事情除外。2017年2月8日,在海澜集团一年一度的飞马奖颁奖典礼上,集团宣布年仅29岁的周立宸担任海澜集团总裁。在舞台上,父子相拥,热泪盈眶,现场3000多人经久不息的掌声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实际上,在“接棒”之前,周立宸已经经历了熟悉海澜全盘业务的过程。2010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周立宸供职于上海的一家股权投资公司。2012年,周立宸回到海澜,先后接手集团的商品、信息化、广告等业务。 在接手广告业务后,周立宸大胆动作:大幅降低统广告的投放比例,加大对热门综艺、互联网视频、电影院、高铁等平台的投放。2014年,在他的主推下,海澜之家以服装赞助的形式支持《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兄弟》,可以说是“周立宸式”的第一次小试牛刀——但在投放伊始,负担了不小的压力。 首先,“谁也无法预知广告投入产出比,以及对品牌本身的影响。”周立宸说。节目播出后,第一期收视率不高,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一期节目中,就遇到了撕名牌导致赞助服装被撕坏的麻烦,对海澜之家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父亲接到很多朋友的电话,认为这个广告投放失败,但是父亲还是很支持我,并没有立即叫停这个项目。通过沟通,最终我与父亲达成了一致意见。”之后这档节目掀起收视狂潮,海澜之家作为服装赞助商实现了预期效益,成为了幕后大赢家之一。 “我和我父亲,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意见,但是这都是可以靠磨合去解决的……我了解我父亲,我父亲了解我,我们有我们自己特有的沟通方式。并不是说是一定要听谁,父亲更愿意平等地和我去沟通……我们的沟通方式是潜移默化。” 此后,海澜之家在周立宸的带领下,借助势能,赞助了《最强大脑》《非诚勿扰》《火星情报局》等综艺类节目,注重人群定位的精准度,调整品牌发展战略。 2017年,海澜集团一跃成为无锡市首家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的企业。父子配合——在周建平30年稳健的积累中,周立宸添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你要说我有没有经历什么大的困难?目前来看,相比较父亲的创业经历来说——没有。”当记者问及“成长中的挫折”时,周立宸敬畏地回答。 稳健 一种声音是,周立宸的到来,让“男人的衣柜”里的那个“男人”,变时尚了。2016年4月8日,海澜之家联手东方梦工厂共同推出《马达加斯加》电影系列衍生产品。同年9月,海澜之家还通过与男装设计师Xander Zhou合作限量系列,首次推出设计师项目。 周立宸介入,对于海澜最大的意义,是用不完的“冲劲”吗?答案也许刚刚相反:周立宸经营企业的方式,比他本人看起来还要稳。 周立宸说到,尽管传播生态显得似乎更加年轻化,但品牌的迭代升级不能用力过猛,更新太晚。 “我们在2002年成立的时候,海澜之家的定位就是为25岁到45岁,进入社会、有担当也有压力的男性所准备的。做让他们觉得安全、可以信赖的服装。代言人的更新、产品线的微调,是因为消费群,也就是80、90后慢慢进入到了这个年龄段”,产品相对地“与时俱进”了。 周立宸常常反思:“做创意、做跨界,确实会在媒体圈和在这个时尚圈有点声音。但消费者买账吗?……不能完全跟风,一定是慢慢去迭代。在品牌的升级上,除了拉新客,必须要兼顾现有消费者的感受。” 2019年,他给海澜在产品线上的战略是“微调整”。“在经济相对疲软的情况下,我们更希望能够保留实力,做足储蓄。” 但同时,海澜却在广义的“新零售”领域动作迅猛。海澜优选,是他一手培育的“新品牌”中的代表:“围绕人的生活方式展开。有服装、食品、小家具,以及创意小百货。”截止今年11月,“海澜优选”已在全国落地26家店。 他为海澜带来的变化,也印证了他回到海澜时对自己的求学和实习经历的描述:“我不是空着手回来的。”他,有备而来。 领跑 “一个百年品牌,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百年品牌,是因为它既要迭代升级,既不能太过,又不能太晚。你需要拿捏其中的尺度。”交谈之际,周立宸的这番话所展现的眼界,令人印象深刻。 接受采访时,他介绍自己的穿着:“我不经常买衣服,从头到脚,都是自家的。”如果你有心回顾周立宸过往出席活动的照片,你会发现,周立宸有一种偏好的穿搭方式:外面是休闲西服,里面,则是一件舒适合体的T恤。 某种程度上,这似乎也暗喻了周立宸对海澜的引导方式:如果说,西装意味着中国传统民营企业的得体与扎实,那么T恤,则是一代接受过高等教育资源的青年企业家,以此为基础,塑造出真正的现代型企业的渴望。 新与旧融合,是他眼中海澜集团的未来。 放眼未来,他需要年轻的团队:“我们现在年轻人招的很多,趋向于年轻品牌的骨干,几乎都是90后。”“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5岁。因为年龄的贴近,他们更加明白消费者喜欢用什么,乃至于用什么APP……这个团队是市场的挑战者,需要我去保护他们,让他们去坚持,哪怕短期它不出什么效果,但是三年五年之后,会形成势能……这是大公司应该接受的挑战。” 但他更尊重过往。他说:“没有一蹴而就的传承。真正的传承,首先是继承者要了解,深刻体会和体悟企业本身的文化,再将自己融入其中,用自己的特质来创造未来更新的文化……我觉得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去转变,通过自己长时间的努力,让公司不仅有延续,更多的是创新与迭代。” 受到父亲的影响,周立宸常常工作到很晚,主动加班。当然,这个年轻领袖和父辈不同,他的身边有一批被他的活力所感染的精英团队。这位千亿级企业的年轻掌门十分亲和,有人看到他跟同事一起在高速服务区吃盒饭。 2018年,服装零售仍是海澜的主线。同此同时,周立宸亦将箭头指向童装、快时尚和家居等板块。他与父亲达成一致:“继续做好实业”。 他像一个猎手,冷静洞察,伺机而动。又像这艘船的船长:把准方向、为所应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