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11-27
2018-11-27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深圳前三季度为企业减负逾千亿

降低成本和税费负担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作者: 【江南记者胡嘉莉深圳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03
    深圳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同时,为市场解禁,为企业降成本,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降税。据悉,今年前三季,深圳为企业减负逾千亿元。
    仅深圳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这一项就达124.81亿元,受惠企业共计1.5万多家。
    事实上,今年初,深圳积极降低成本、商事登记、融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方面密集出台改革措施持续发力。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深圳企业和创业者眼中格外亲切的词汇。
    自今年5月深圳出台了《深圳市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工作方案》,设立初始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据估算,风险补偿政策实施后,可相应撬动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250亿元以上,新增4000户以上的中小微企业受益。
    今年2月,《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营商环境改革“20条”出台,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参照,其中126个政策点均是通过强有力的改革来营造更加优良的营商环境。
    深圳在国家统一的“二十四证合一”基础上,结合深圳实际,又增加了6个证照事项,实现了“三十证合一”。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合计3078400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2%。全市累计共有企业1947112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3.7%。深圳市商事主体总数和创业密度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深圳还先后发布了两批共300个“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和第一批300个“全城通办”服务事项清单。深圳已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为深圳打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近日,深圳提出确立“深圳90”的改革目标,即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办理完成,总审批时间不超过90天,将原来的审批时限压缩了1/3,标志着,深圳为全国在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的改革提供了深圳模式,体现了深圳努力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营商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