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0-2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楼市“金九银十”缘何失约 |
|
作者:
■吴学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45 |
|
|
|
|
|
|
过去十年,中国楼市受经济环境和政策影响,呈现短周期的波动。不过这两年,所谓的“金九银十”被淡化,九、十月份不一定是楼市最热的时候,“金九银十”反而有可能行情冷淡。有着“楼市风向标”之称的“金九银十”,出现观望情绪浓厚,成交持续不振,“救市”难破僵局。 虽然“金九银十”传统强劲,每年的9、10月都是传统的楼市销售旺季。但今年以来楼市惨淡,今年的“金九银十”,不管是从政策层面,还是市场表象来看,都与以往不大相同。就像今年的秋季,无论是购房者、房产中介还是开发商,都多少感受到了市场的凉意。今年楼市“金九银十”不够理想,“金九银十”在货币放水的背景下能否成行,仍需拭目以待。 “金九银十”历来为各大地产商所重视,尽管目前来看,一些大的地产商开始推出各种营销手段与促销措施,但由于近年来“金九银十”时间段,消费者趋于理性,效果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并不理想。随着9、10月份供应高峰的来临,各地的成交量也有望达到年内高峰。目前,房地产业整体外部政策环境已呈现明显改观,多数城市托市政策纷纷亮相,在一些利好因素的作用下,今年“金九银十”全国的房地产销售有望达到年内高峰,但在房企的蓄客量、新盘销售率、存量等指标仍处低位的压力之下,房价将维持平稳或微降的态势,楼市难言整体乐观。 如果说,前些年地产市场在地方政策性保护或信贷政策热力护盘下,其投资风险隐匿,延迟了房地产市场风险集中的爆发的问题,但目前的情况是,房企存货量剧增、资产负债率创新高与现金流等敏感数据,已显示到问题的严峻性。多家银行在业绩报告中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局部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正在加速显现,部分地区房价出现变化和三四线城市房贷过热,“弃房断供”风险已经出现。楼市要想重现“金九银十”辉煌仍面临需求萎靡和库存骤增两大制约因素。 一方面,金融政策与房地产冷暖密切相关,不管是新建商品房市场,还是二手房,信贷依然是阻碍改善型需求释放的一大核心要素。虽然目前多数银行出现放松房贷的“冲动”,但效果并不明显,下半年,银行控制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的压力较大,而房地产必然成为银行业紧密盯防的领域之一,二套房贷放开以及首套房贷利率优惠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在前期楼市交易量冲高后,已经显现出降温势头。首先,降息、公积金二套首付比例下调等政策对楼市的刺激效应越来越弱;其次,二手房市场的买卖需求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快速释放后,低价、低税房源得以大量消耗,随着房价的微涨,目前不少改善型购房需求都面临着房屋出售难题,有些不免税的房源甚至挂牌两三个月都无法顺利出售,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成交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在“金九银十”这个时段里,房企能否真正降价到位是激活当前楼市成交量的关键,也是实现房企年度销售业绩指标与市场“千方百计消化库存”较大的关键。尤其是在今年“金九银十”的敏感周期内,更大程度的是消化库存式的促销,但由于购房者的不断成熟,房子这一消费品的消费欲望已大为降低。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化解或刺激,年底资金紧张及还款背景中,会出现大量的房地产公司危机事件,进而波及相关行业与市场投资,此类因素将对“金九银十”楼市成色构成极大挑战。 目前虽然楼市及信贷政策宽松政策并无实质性趋紧态势,但力度和速度仍需要加大。渐进式的放松对市场心理的恢复效果有限,市场复苏所持续的时间依赖后继信贷的支持。这决定了9、10月出现爆发式的量价齐涨局面机率不大,且“金九银十”之后房地产销售极有可能又将进入萧条期。对于上市房企来讲,在“金九银十”这个时间段里,在银行信贷政策变动的市场背景下,房企势必会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抢收“金九银十”的业绩,在加大推盘力度抬升房价的背景下,使“以价换量”市场态势出现阻滞。2018年的“金九银十”整体表现预计将是在价格进一步分化的前提下,成交量逐步复苏,但却难以再现过去2016年的火热。或许今年的“金九银十”将表明,国内楼市已真正进入由市场调节的“新常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