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10-25
2018-10-25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从观念到效率持续推进金融改革

作者: ■许泽玮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81

    今年,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格外艰难,不仅是融资难、融资贵,很多中小企业是根本贷不到钱。以北京为例,中小企业在银行申请抵押贷成本从往年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到30%,增加到上浮40%到50%,年化利率从6%上浮到7%,申请抵押贷的附加成本也从往年贷款额的1.2%上涨至2.7%;审批周期翻倍,从30天增加至60天。有抵押的民间融资成本上浮40%到50%,年化利率从12%上浮至18%。过桥资金成本则从往年24%上浮至36%。二线城市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一线城市还要再多50%。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小企业贷款成本从2017年10月之后一路上涨,现在基本上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寒冬”“挺住”是中小企业主最常提到的词。
    考虑到贸易战的必然性与对抗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注定将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我们认为,在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的前提下,要更新观念、坚定方向,尽快调整容易调整的政策,要改革嫌贫爱富的金融、要有与市场同频共振的招法、要构建与企业共克时艰的政府。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要正视民营金融成绩和作用,给予客观评价和服务引导,助力中小企业融资。“我国小微企业在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融资的比例大约是6:4,六成是从正规金融来,四成来自民间金融。”民间金融客观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和重要补充。
    历史经验也表明,把服务中小企业的压力全部传导给银行,从来没有彻底解决问题,且出现了多次反复。应该正视民间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方面起到的雪中送炭的作用。民营金融应该像所有民营企业一样,得到充分的身份认同、成绩认同和政策扶持。在防范风险、规范发展的同时,给予民营金融平等待遇,为民营金融减压降负,其实也是为中小企业发展做劲。此外,我国立法对民间融资的保护及确认还十分模糊不清,我们也迫切期待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的出台。
    二是要认清现代金融科技化趋向,坚持多元化、深化普惠性,不走回头路。从产业看,我国在金融科技技术和实践上已弯道超车、世界领先,赋能民营金融服务了许多传统金融服务不到或服务不够的地方,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从需求看,企业和居民期待融资工具的多样性、资产结构的多元性、金融业态的多种性,期待科技驱动金融服务提升效率和体验。创新肯定存在风险、存在需要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但要让监管跟得上发展,不是用监管拉住发展,更不能走回单一金融、传统金融的老路。
    扶持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活水要从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有赖于政府坚定发展金融科技的信心不动摇、推动金融多元化发展的信心不动摇。此外,政府的导向特别重要,也是很多政策出台的根据。在当前形势下,服务中小企业,其实有很多事应该“马上办”。
    三是要加快贷款审批效率,压缩贷款审批周期。中小企业在银行申请抵押贷周期已经从30天增加至60天,这是平均值,有些银行还要更长。有的银行一个批贷函传签都得45天。对于短期周转资金需求旺盛的企业来说,时间成本也是成本,时间就是金钱。原来看起来复杂难解的程序,完全可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突破、压缩。建议推动符合银行授信审批政策的贷款大幅压缩审批周期,精简流程,提高效率,让中小企业的“救命钱”能早一天到账就不要晚一天。
    四是要扩展抵押物和担保物的许可范围,将股权、知识产权等纳入担保物许可范围。从市场实践中可以清楚发现,房价几乎决定了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和难易程度,房价上涨或者稳定,银行贷款政策就会放松;反之,银行就会惜贷。究其根本原因是当前担保物单一,除了房产且是主要是易于变现的个人住宅类房产,能被银行认同的担保物极其有限。对于经营稳定、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应该将股权、知识产权、存货、存单等纳入担保物的许可范围,其实这种倡议和政策已经很多,但确实要在实施层面找到办法、普及办法。
    五是要精准施策、因城施策,为服务中小企业创造空间条件。比如网贷融资限制,全国统一规定上限为100万。这个数字在二三线城市的中小企业可能还够,对一线城市的中小企业根本是杯水车薪。客观上阻碍了网贷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规模的贷款服务。接下来全国还可能出台统一的网贷备案细则,我建议也要通盘考虑地域差异,给网贷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留足空间条件。
    (作者系北京市延庆区工商联主席、91科技集团董事长)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