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0-12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京东到家发布“大数据智能拓品工具” |
商品动销率提升30% |
|
|
|
|
|
【本报北京讯】无界零售即时消费平台京东到家近日宣布,由其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智能拓品工具”已完成测试,将于10月中旬正式上线,向所有合作商家开放使用。该工具能够以省会大区、城市、门店服务范围等不同维度对商品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智能化比对商家、门店在售商品与区域热销商品差异,为商家店自动生成拓品清单。可有效帮助商家进行合理拓品,实现商品动销的持续增长,进而带动销售额的提升。京东到家自今年提出以流量赋能、履约赋能、商品赋能、门店赋能、用户赋能为核心的零售赋能战略以来,凭借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优势,在五大模块下持续深耕,以工具化的手段为实体零售商赋能。 10万门店商品大数据智能分析 拓品从此有据可依 对于实体零售商来说,这些问题始终是其在商品管理、开拓层面的重大痛点。商品大数据及大数据运用的缺失,使实体零售商在开拓新品类、新商品时陷入盲区,既影响了动销的提升,又更深一步限制了销售额的增长。 针对此问题,京东到家凭借深耕零售行业多年所累计的10万合作门店交易数据,以及自身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和产品研发能力,打造了“大数据智能拓品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生鲜果蔬等非标品,京东到家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摆脱了以商品UPC编码进行识别的桎梏。以“红富士苹果”为例,不同商家对该种商品有多达近百种不同的命名方式,在没有UPC编码的情况下,很难将商品归类,导致无法为商家提供有效的拓品建议。京东到家凭借领先的研发技术,实现了对非标品的标准化管理,在各类生鲜品上也能够为商家输出合理的拓品建议。并由此进一步实现了跨越商家维度的非标品智能推荐——当消费者在某商家购买“红富士苹果”后,进入其他商家门店,即便商品命名不同,也能够精准识别消费者的商品偏好,为其推荐同类商品。 测试阶段,持续智能拓品的门店,其商品动销率提升可达30%。 “线上商品管理工具”实时监控商品 消费者告别“求而不得” 京东到家研发的“线上商品管理工具”,能够实现对商品的实时监控,有效改善隐性缺货。目前在京东到家平台商超类门店在售SKU在1000-8000个左右,在如此庞大的商品数中,某款商品线上库存售空自动下架后,难以被商家实时发现,就会造成补货的不及时。 这种难以及时察觉的隐性缺货,时常发生在高频热销品上。对消费者来说,常规商品不在售,大大影响了购物体验;对商家而言,明明能够通过补货重新上架销售的商品,却因信息获取不及时造成了销售额的白白流失。 此外,京东到家还依据平台交易数据,对所有商品进行“动态销量评级”,依据一定周期内销量情况分为热卖、销量优异、销量较低、无动销四类评级。在线上商品管理工具中,能够清晰看到每一款商品的评级情况,为商家提供汰换依据。持续性的智能汰换,可以有效解决SKU增加导致的产能压力过大等问题,确保商家在售商品合理化。 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表示:“今年,京东到家完善了自身的赋能体系,以流量赋能、履约赋能、商品赋能、门店赋能、用户赋能五大赋能模块,用一套完整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和数字化的服务体系来赋能传统零售企业。在商品赋能层面,京东到家通过全域数据信息和由此形成的大数据分析产品,用拓品、淘汰、运营等多功能工具帮助商户优化品类结构和智能选品,并指导门店备货和营销,降低门店缺货率、提高周转率以及提高动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