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10-1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中小房企资金链风险凸显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59 |
|
|
|
|
|
|
对于中小房企来说,银行融资渠道几乎关闭,发债利率高企,A股上市几无可能,面对规模扩张以及债务风险与压力,扎堆赴港上市融资可以说是迫于“燃眉之急”不得已的选择。中小房企资金链风险不在重点监测范围内,背后蕴藏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到底有多大,仍然是一个值得警惕与防范的问题 随着美的置业股票9月28日在香港公开发售,又一家中小规模房企进入赴港上市的最后倒计时。根据媒体报道梳理得知,近期内地多家中等规模房企扎堆赴港上市,且这一趋势愈加明显。 美的置业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年度营收额分别为83.13亿元、119.92亿元和177.1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6%。与此同时,2015年至2017年美的置业净负债率分别为622.1%、624.7%、118.9%。其在招股书中表示,融资金额将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并为附属公司所开发的项目支付建设成本、土地成本及一切适用税项。可见,负债高、融资需求紧迫,仍是中小房企纷纷赴港上市之主因。 一年来,内地中小房企赴港上市愈发密集。仅最近一个月内,就有河南恒达集团、南京银城国际、杭州德信三家中等规模房企在香港联交所披露招股书。3家房企2015年至2017年的营收均低于美的置业;与此同时,3家房企的负债率也处于高位,且融资金额也主要用于归还欠款、拿地以及物业开发。 据统计,除去上述4家房企,年内申请港股上市的8家内地中等规模房企中,仅弘阳地产于7月挂牌上市,其他均无具体进展。 近年来“房住不炒”调控基调不变,与此同时,在去杠杆和鼓励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下,房地产行业面临严格监管,房企融资渠道收紧,房企融资成本趋高。 当前资金链紧张是房地产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据了解,2016年房地产市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房企可以发行债券获取价格最低的资金来源。但2017年房企发债难度加大,内地债券融资压力增加。导致在2017年,房企纷纷赴境外融资,全年境外融资合计美元388.6亿,同比2016年上涨了176%。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海外发债利率最高已超12%。 专家分析,2018年是房企最近4年资金压力最大的一年,中小房企今年面临全面困境。近日,有关证券研究机构以龙头房企13家、中小型房企32家为样本进行样本房企负债情况梳理及现金/短债压力测试表明,45家房企整体短期偿债压力提升,其中仅18家房企现金对短期债务覆盖能力有所增强。预测2018年13家龙头房企现金/短期债务比例为1.4,仍维持在相对安全区间;中小型房企现金/短期债务覆盖比例不足0.9倍,压力进一步提升。 多地银行监管部门表示,针对房地产行业融资需要,目前银行机构都实行名单制,大的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名单,没进入名单的中小房企,银行机构不允许放贷。可见地方中小房企从银行贷款的渠道几乎完全被切断,其他的融资渠道却意味着高利息。 与此同时,内地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依然保持严格高压状态。自2010年1月“国十一条”出台,房地产行业A股IPO上市就被搁置下来,8年间再也没有房企通过IPO方式在A股上市。 对于中小房企来说,银行融资渠道几乎关闭,发债利率高企,A股上市几无可能,面对规模扩张以及债务风险与压力,扎堆赴港上市融资可以说是迫于“燃眉之急”不得已的选择。 目前中小房企港股上市并非最佳风口期,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监管增加了拟登陆港股的中小房企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中小房企股价估值较低是一个现实问题。 有观点认为,用“割肉续命”形容当下中小房企赴港上市,对于资金非常紧张的中小房企来说,上市就算亏,却也多了一个融资渠道,多了一个搏命的机会。 当前资金、土地等资源与市场越来越向品牌龙头房企集中,房地产市场分化速度不断加快,留给中小房企的市场空间并不多。据克而瑞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5月末,融创、保利、恒大、碧桂园、绿地、万科六家龙头房企的销售总规模达到12359.5亿元,相当于第二、三梯队房企的业绩总和;百强房企中即便排名第23名的正荣地产,其合约销售也仅占全国房地产市场的0.31%。 中小房企资金规模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相对于大型房企而言先天不足,其融资能力更为有限。有中小房企表示,随时都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以及楼盘项目烂尾的可能。与大型房企相比,中小房企资金链风险不在重点监测范围内,背后蕴藏的金融风险与社会风险到底有多大,仍然是一个值得警惕与防范的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