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9-1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高价鞋垫”问题的核心不在价格 |
|
作者:
■吴云青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93 |
|
|
|
|
|
|
近日媒体报道某公立医院一双号称具有生物力学矫正功能的定制鞋垫卖出2600多元,并爆料有9名该院医护人员参与提成,每双提成200元。报道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些网友惊呼“一双鞋垫也敢卖这么贵!”另一些人则从康复专业角度出发,为鞋垫价格辩护。 在医院定制一双2000多元的矫正鞋垫贵不贵?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十年前国内定制矫正鞋垫的一般价格已经达到了千元左右一只。当然,这不能说明报道中的价格就“合理”,只能说,在缺乏相关定价标准的情况下,很难衡量稀缺专业技术、个人定制服务的价格是高是低。 定制矫正鞋垫,确实是一项需要稀缺专业技术的个人定制服务,涉及复杂的生物力学和人体工学知识,属于专业性非常强的矫形外科门类,一般只有大医院或专门医院才有相关科室,不是网购一双“矫形保健鞋垫”能够代替的,因此价格高低也不能用网购鞋垫的价格去比较;每双200元的提成,显然也不是鞋垫“卖这么贵”的直接原因。 医护人员拿提成,无论多少都属违纪违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定制矫正鞋垫的过程中,也存在低估甚至忽略医护人员价值付出的情况。很多人听过那个著名的划线故事:划一条线值1美元,知道在哪儿划值9999美元。拿定制矫正鞋垫来说,鞋垫毛坯成本和加工费用只是“划线”,划线的手却掌握在获取加工数据、设计加工方案的专业人士手里。事实上患者就医时,挂号费并不高,医生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定制矫正鞋垫,再精准测量以得出独一无二的量身定制方案,这其实是“决定在哪儿划线”的过程,但由于医疗服务相关定价不够完善,医生“划线”的价值并未得到体现。 服务定价标准的推出需要时间、技术和市场条件,而对于患者来说,最迫切的需要则是矫正鞋垫“有用”,也就是这种鞋垫是否确如宣传所言具有矫正功能,这要求定制矫正鞋垫的各个环节,包括医院、加工公司、厂家都受到阳光监管,确保患者得到的鞋垫确实是量身定制的高品质矫正鞋垫,不能跟网上买的效果差不多,“差价”才有意义,至于这“差价”合不合理,则是另一回事。 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围绕定制鞋垫的买卖流程和利润分配体系也亟待有关部门注意并规范,让患者以合理价格获取相应服务,也让医护人员、加工公司和厂家获取应得的合理报酬,避免给违规行为留下空间。此次涉事的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与鞋垫公司关系紧密,且为公司团队技术指导人员,曾到公司生产车间指导工作,这其实也属瓜田李下,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这一行业的专业性人才并不多,客观上很难让相关业务与该负责人“绝缘”。 理想情况下,像该负责人这样的专业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才华,助力相关行业顺利开展并发展,造福更多患者;而采购、生产、监管过程中又有科学的制度能够约束个体的权力范围,杜绝随意定价、利益输送,最终在相关定价标准的指导下,形成更合理的价格方案。眼下,在浅显的违规行为背后,还有医疗服务定价、公司合作的审查和监管等问题,所以在严查并处理违纪违规问题之外,不宜为应付舆论而“一刀切”“一棍子打死”,应从病患的需求出发,确保相关医疗服务保质保量、不断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