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8-23
2018-08-23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观点摘要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48
    1.当前中小企业遭遇困境,既有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共性原因,也有融资难、负担重等特有的因素。要尽快解决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应从当前急需破解的融资和税负方面发力。
    2.40年改革开放,民营经济贡献了超过70%的就业机会。近十来年,虽然民营经济的规模还在增加,但从产业结构、市场准入、融资环境、对关键市场领域的控制来看,国有经济的实力和影响力在迅速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实体经济光有政策远远不够。
    3.虽然“滞涨”的说法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在逻辑上也缺乏依据,但是供给成本上升对于经济负面影响却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4.虽然去杠杆主观上没有“国进民退”和打压民营经济的意图,但通过这轮去杠杆的实际运行结果来看,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成了最大的牺牲品。如果对此再不高度重视,民营上市公司大量被国资控股,缺乏激励机制的国有控股机制会让很多上市公司再次失去活力,这轮或许一些国有企业在去杠杆中捡了便宜,但如果经营管理机制不改革的话,国有资本控制的越多,实体经济的活力越弱。因此,去杠杆千万别成了“国进民退”的工具。
    5.近期出现的两年多来地价涨幅首次低于房价涨幅消息,传递的是积极信号。至少,说明调控已经产生比较好的效果,遏制房价上涨已经传导到地价,并有可能与房价产生互动,最终推动房价的下降。
    6.浮躁是一个全球化通病,在当今中国社会中也比较突出,中国企业更浮躁。由于浮躁,企业的“池塘”越来越宽,却又越来越浅。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