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8-22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苏州市工商联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
作者:
■王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085 |
|
|
|
|
|
|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号角,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成为苏州市工商联当前最鲜明的发展导向。工商联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努力推进苏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引导非公人士更新理念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李赞认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发展理念的更新,就是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破除“小富即安”、路径依赖等传统思想。为此,市工商联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契机,着力破除与新时代、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引导民营企业认清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任务和发展机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苏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谢正才说:“工商联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面向广大非公经济人士和工商联干部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全市各级工商联、会员企业、商会组织累计组织学习培训百余次,参加培训的非公人士累计达到5000多人次,有力地推动了十九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商会,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5月28日,苏州市工商联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主题召开专题学习交流会,专门下发文件,制定活动方案。市工商联分成三个调研组,从衣、食、住、用、行五个方面着手,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征集和梳理一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共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协调,积极探索部门合力解决发展中的“疑难杂症”和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一批更有针对性、更具引领性、更加务实管用的实践成果。 苏州市工商联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支持参与“263”“331”等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构建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制造系统。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高质量发展优化环境 今年3月,苏州市工商联专门赴上海、广州、杭州、温州等地调研,深入了解各地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上报调研成果。在广泛征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苏州市工商联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规范工商联机关及所属商会工作人员与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负责人的关系。 苏州市工商联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开展实体经济降成本行动,了解各行业企业成本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及时反映企业合理诉求,推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市工商联递交了《关于建立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建议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全市工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引导更多企业走低碳高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随后,市经信委协调相关部门就建立信息系统进行调研论证,并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工作,搭建统一的大数据平台,首次完成了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全面“体检”。建立了以“亩产论英雄”与“创新论英雄”相结合、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导向的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机制,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点赞。 苏州市商联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在市工商联的呼吁下,今年6月,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良好创新生态行动方案》,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擦亮营商环境的苏州品牌。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郁霞秋向全市企业家发起了“弘扬企业家精神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争做新时代表率”的倡议。 为优化营商环境,苏州市工商联联合苏州日报社开展了“创新四问苏商在行动”系列报道。集中报道一批创新典型,激发广大民营企业的创新热情,总结一批创新成果,该报道荣获江苏省非公经济好新闻一等奖。 积极与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法院、市检察院等多个职能部门开展合作,建立“信息互通、分析互动、工作互帮”的合作机制,通过优势互补、整合资源,为苏州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政策解读、信息咨询、维权救助等方面的服务。 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战略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系列国家战略,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苏州市工商联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部署,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军民融合、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等经济建设,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4月,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来苏州开展“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专题调研,充分肯定了苏州工商联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做法,他表示要把苏州村企共建、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经验向全国推广。6月19日,在全国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倡议活动中,沈彬、吴惠芳等34位全国知名企业家发起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倡议。 5月,吴中开发区商会、模具智造产业联盟等走进双湾村,采摘、购销村民枇杷3185斤共计10万余元。除了对本地的帮扶,工商联在对口地区宿迁、铜仁等地帮扶也是不遗余力,在商会的牵线下,明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宿迁龙河镇投资超2000万元,提供就业逾300多人,村集体人均增收逾千元。 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助推苏企高质量发展。苏州市工商联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全国工商联举办的各类军民融合展览、大赛、专家库选聘、推荐评选等工作,在第二届大赛上苏州共有8家企业项目进入决赛,获得金奖2个、银奖2个、优胜奖4个,获奖数量和含金量均列江苏省第一,名列全国前茅。积极组织“民参军”企业负责人参加省、市各类军民融合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和已“参军”企业现身说法,介绍做法经验,培训人次超百余人。 去年,苏州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610.6亿美元,占全市比重五分之一。“走出去”步伐加快,好孩子、波司登、隆力奇等一大批民营企业累计对外投资项目数超千个。市工商联联合苏州日报社、电视台推出大型新闻行动——追梦“一带一路”,探访苏州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嬗变之路,充分展示了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风貌,形成大型报道21篇,合计7万余字,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今年4月,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助力“走出去”企业对外投资,“弘扬苏商精神,助力企业远航”活动在张家港举办,工商联、税务、企业三方互动热烈,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宣讲会及时、专业、有用,现场还发放了100多份“走出去企业、个人应当关注的16个问题”等宣传手册。像这样的宣讲培训活动,市工商联每年都要组织很多场,帮助企业增强抵御外贸市场波动的能力。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商会民间外交优势,先后组团赴巴西、俄罗斯、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当地工商社团交流合作,目前已建立境外友好商会20余家。今年2月,美国加州苏州商会成立,这是苏州第一家海外商会,商会将成为中美商贸合作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助推企业创新转型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苏州市工商联聚焦“科技+”,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家创新驱动、自主发展,搭建创新服务载体,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锻炼和培养创新人才队伍,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6月,为促进全市民营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苏州市工商联企业家培训基地在苏州大学揭牌,这标志着针对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又增添一大新的平台。市工商联与苏州大学,市新一代企业家商会、市服装业商会等9家商会与苏州大学相关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苏州市工商联通过对规模型民营企业连续20年的调查和研究,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分析本地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2017年,全市共有19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入围企业数继续位居江苏省内第一。苏州市工商联首次发布了“2017苏州民营企业50强”榜单,苏州已有4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数量位居江苏省第一。榜单的背后,折射出苏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理念、不断转型升级的步伐、做强实体经济的信心和不懈努力付出的汗水。 苏州市工商联注重凸显“品牌+”的示范功能。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和商会着力提升产品品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与市质监局、市经信委联合举办了“我心目中的十佳苏州消费品品牌”评选活动、“苏州时代工匠”寻访活动,不但树立了质量发展标杆,更在企业和群众广泛参与中,有效提升了社会崇尚质量、争创品牌的意识。 苏州市工商联不断优化涉企服务载体建设,积极打造“双创”服务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今年初,与中信银行苏州分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金融服务的各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与相关部门先后举办了苏州新一代民企侨企共话发展峰会、企业创新标杆活动月、“产融双驱智创未来”银企对接活动、长三角智能经济高峰论坛、金鸡湖企业发展论坛、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等活动。 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先后组织500家次企业参加了铜仁苏州产业园招商推介会、苏锡地区制造业洽谈会、苏州意大利商务对接会等经贸交流活动,为我市民营企业寻找商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开辟广阔空间,为苏州民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前不久召开的苏州市工商联十四届二次常委会上,李赞说:“苏州民营经济已进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比以往更多,肩负的任务比以往更重,担当和使命也比以往更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信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投身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