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8-22
2018-08-22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国咖啡行业的“领跑者”

——记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掌门人熊相人

作者: ■本报记者马蕊 见习记者普鑫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46

    “1984年至今,我在咖啡行业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第一个十年,是咖啡贸易的十年;第二个十年,是种植和初加工的十年;第三个十年,是工业和品牌化的十年;如今,我们进入第四个十年,也是后谷咖啡实施‘品牌国际化’的关键之年……”在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掌门人熊相人看来,矢志打造中国咖啡的民族品牌,将是他毕生的执着追求。
    如今,他所创办的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后谷咖啡”),已经是我国咖啡种植规模最大、深加工能力最强、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咖啡企业,荣获了全国咖啡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云南省百强企业”荣誉称号,公司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和“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
缘起:六亩咖啡地
    1984年,年仅18岁的熊相人刚刚高中毕业,在遮放农场工作的父亲将自己名下的6亩咖啡地分给了他。种咖啡之余,他想找点能赚大钱的事来做。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熊相人决定:退地,做咖啡贸易
1984年到1994年,正好是各类贸易快速发展的10年。因为有种咖啡的经验,又有农场中那么多的“老关系”,“脑袋好使”的熊相人很快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但好景不长,越来越多咖啡贸易商的出现让这个本就不大的市场日渐疲软。
    “虽然我做贸易10多年,但还是觉得没法做成业内的龙头。尤其是到了后几年,市场越来越惨淡,完全没有信心再做下去了。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问自己:还做不做?要怎么做?”熊相人将眼光投向了实业,“我要转型,我不能守着遮放坝子的咖啡树过穷日子,更不能把我最看好的产业让给别人来做。”
    从1994年底开始,熊相人又开始走“回头路”——种咖啡。和以前那个把6亩咖啡地作为生存之本的年轻人不一样,当时已经28岁的熊相人开始在遮放农场大面积租种咖啡,并为他未来的实业之路开始谋划和打地基。扎根:心系咖农,造福桑梓
    后谷咖啡通过“合作社+”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共开发种植咖啡27.3万亩,为社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000余个,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辐射带动云南省6万多户30余万人从事咖啡产业,人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积极承担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吃水不忘挖井人。为改变家乡落后现状,熊相人利用公司的资源、结合社会现状,摸索出一条可操作的新道路来。
    他在当地选择了一个傣族、德昂族杂居的贫困自然村,与贺焕村签定种植咖啡合同,承包了千余亩的荒山,派出一批公司的种植能手进驻。
    1999年5月,公司在贺焕村完成了1000余亩的咖啡种植,该村成了绿色产业示范村,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同时熊相人还为村里架设生活用水管道,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在村里设立医务点,使村民不再为小病长途奔波;为村里建盖了小学校舍。村民们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如今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熊相人并没有为此而感到骄傲,他说:“企业虽然不是福利院,但是那些不为人民造福,只为自身牟利的企业,它的发展道路只会越走越窄。”
    熊相人认为,人民群众有脱贫致富的期盼,这是一种动力,而后谷咖啡要做的只是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致富之路。“荣幸的是,公司在其中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
    据悉,后谷咖啡通过“合作社+”的现代化农业模式,共开发种植咖啡27.3万亩,为社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000余个,通过工业“反哺”农业,辐射带动云南省6万多户30余万人从事咖啡产业,人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
    后谷咖啡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承担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对边疆地区的稳定及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梦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从咖啡鲜果种植、咖啡豆初加工、深加工到精加工,后谷完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打造。作为集种植、加工、销售及进出口业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后谷已成为国内咖啡行业唯一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性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00年到2004年,熊相人带领遮放镇的咖农一起,将一片片土地变成了咖啡的海洋。挂果时,1万亩红彤彤的咖啡豆,将这绿油油的坝子点缀得流光溢彩。
    2002年,“后谷”诞生了,熊相人注册了“后谷”商标,做最好的云南咖啡,做高端市场;把最好、最纯的咖啡推到市场。2005年,后谷咖啡厂建成;2007年,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2008年,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33000吨速溶咖啡生产线。
    至今,后谷已有8年的速溶咖啡生产经验,掌握了速溶咖啡生产的各种工艺条件,开发的28款速溶咖啡和10余种三合一速溶咖啡等产品进驻国内各大超市,涉足天猫、京东、阿里巴巴等,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洲、欧洲等52个国家和地区。据云南省委、省政府“十三五”规划关于大力发展咖啡产业的相关要求,熊相人又为公司制定了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将咖啡打造成云南继烟草之后的又一个千亿级支柱产业而不懈努力。
    现在,后谷咖啡已完成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熊相人带领研发团队对年产20000吨速溶咖啡生产线实施全面智能制造,数控化程度达9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了20%,能耗下降了30%,实现了咖啡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于2016年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此外,公司还积极推进咖啡生产装备制造产业化。熊相人带领研发团队对欧洲进口的冻干设备进行深入研发,现已完全具备整套咖啡深加工生产线设备的研发、制造与调试生产能力,实现了中国咖啡工业全智能化生产的零突破,让中国的咖啡智能制造业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成套设备的产业化。由于技术及成本双重优势,产品在国内和东南亚等咖啡产地国家受到极大的欢迎,目前公司已与重庆、越南、缅甸等地签订万吨速溶咖啡生产线建设协议,提供整套设计方案以及设备制造、安装和售后,每套设备出口价在1亿美元以上。
    与此同时,后谷咖啡还引进高端人才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熊相人全力引进了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等咖啡专业人才,引导创建了一流的咖啡技术研究团队,助力云南省咖啡产业创新发展;牵头成立了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组织举办了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提升了云南省咖啡产业与世界高端咖啡科技的接轨化程度;策划开通了“滇新欧”“渝新欧”咖啡货运专列,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助推云南咖啡产业跨越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