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8-15 第01版:一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贵州实施首个精准扶贫标准体系 |
首批发布26条标准由4部分构成 |
作者:
【记者管弦实习生肖艺景贵阳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88 |
|
|
|
|
|
|
“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技术手段总结提炼了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探索、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了一套系统、清晰、便于理解操作的贵州脱贫攻坚工作规范。”8月14日,在贵州省政府新闻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质监局副局长孟宇光就该省正式颁布实施的《贵州省精准扶贫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标准体系》)进行介绍。 孟宇光表示,目前,国家发布的有关精准扶贫的标准共15项,主要是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方向的内容,没有专门对扶贫工作主体行为进行规范的标准。《贵州省精准扶贫标准体系》则是专门对扶贫工作主体行为进行规范的标准,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强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连续发起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春风行动等战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减少贫困人口670.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7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但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贵州全省还有280万农村贫困人口、65个贫困县。 为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贵州省创新制定了《贵州省精准扶贫标准体系》,服务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准体系》由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省质监局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省教育厅等16个部门共同参与编制,首批发布26条标准。由基础通用、项目管理、基础设施、社会保障4个部分构成。 省扶贫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覃儒方介绍,《标准体系》首先对“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这一识别依据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确定,使基层的实际操作更易把控。其次,对识别“排他性因素”这一清退依据作出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坚决防止“一刀切”现象的出现。第三,对贫困户的识别程序再次作出了强调,明确规定了贫困户识别的各项步骤和环节,要求在实际识别的操作过程中,不能省一个步骤、不能落下一个环节。同时还对教育扶贫学生资助规程、四重医疗保障规范、大病专项救治管理规范、慢性病医疗保障规范等作出了明确界定。覃儒方表示,《标准体系》对各级落实“五个一批”扶贫对象、帮扶措施起到十分有利的促进推动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