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8-07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刷脸”真的靠谱吗? |
在识别精度数据质量隐私问题等方面仍存种种考验 |
作者:
■李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02 |
|
|
|
|
|
|
面部识别技术越来越先进,并不断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人乐观地认为,“刷脸”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可是,“刷脸”真的靠谱吗?至少从目前看,还得打上一个问号。 准确度欠缺 最近一段时间,“刷脸”接二连三地出糗。 在美国,有机构使用亚马逊公司的面部识别系统扫描了535名国会议员的面部照片,并与相关数据库中的2.5万张罪犯照片比对,结果28名议员被系统识别为罪犯。 在英国,伦敦警方使用的面部识别系统错误率高达98%,被批评为“几乎完全不准确”。伦敦警察局局长克雷茜达·迪克对此辩护说,她不认为这项技术会带来大量逮捕行动,但公众“期待”执法机构测试使用面部识别技术。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人员测试了微软、IBM(国际商用机器)和中国旷视科技3家公司的面部识别系统,让3个系统判断1270张图片中人物的性别。结果显示,3个系统对肤色较浅男性的判断错误率都低于1%;但对肤色较深女性的判断错误率从21%到35%不等,识别效果较差。 训练数据不理想 IBM公司沃森和云平台业务首席架构师鲁奇尔·普里认为,人工智能系统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有赖于训练的基础数据。即使人工智能模型本身设计优异,不理想的训练数据只能导致高错误率及带有偏见的判断。 英国《自然》杂志在近期一篇评论文章中也指出,无论在学术界还是产业界,很少有人关注数据如何收集、处理和归类。导致人工智能产生偏见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训练所使用的数据质量不佳。 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乔纳森·弗兰克尔认为,很多用于面部识别的图片质量不佳,也是导致面部识别技术出错的重要原因。 忧心隐私安全 除本身存在技术问题,面部识别大量使用还引发了对个人隐私的担忧。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律中心一份关于技术与隐私的报告显示,美国目前有16个州允许美国联邦调查局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将犯罪嫌疑人照片与相关数据库中的驾照照片进行比对。 美国数字化权利保护组织电子前沿基金会的詹妮弗·林奇说,很多人并不同意警方在寻找罪犯时比对自己的照片,他们并不知道州政府有这种政策。 出于对隐私和安全的担忧,一些人甚至研制推出了反监测装备。德国人亚当·哈维曾在德国混沌通信大会上介绍了自己研制的“假面”产品,比如在衣服上绘制起迷惑效果的图案,让面部识别系统难以识别真实的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