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7-24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影响力投资和公益金融是未来趋势 |
|
作者:
■马蔚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31 |
|
|
|
|
|
|
影响力投资是公益金融的重要部分,首先它符合公益慈善历史的发展规律。回顾历史,一定的公益慈善的管理方式总是和一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从中世纪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全球化、信息化、资本化的今天,公益慈善的管理和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教会的救助、王室的公益到美国现代基金会,一直到今天的公益金融,完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科技革命、金融创新、全球化,全球财富快速递增,但在全球范围内财富越来越集聚在少数人手里,再加上环境、生态问题,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很多隐忧。为此,联合国制订了2030可持续发展规划。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要3.9万亿美元,但是靠捐赠,靠政府投入,只能解决1.5万亿美元,还有巨大缺口。这么大缺口你靠捐赠靠传统的办法是解决不了的,与其被动堵缺口,还不如让缺口越来越小。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未来都能够既关注经济效益,同时又非常重视社会效应,减少贫困、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这个缺口会越来越小。用捐赠补缺口和让缺口越来越小是标本的关系。这是我做影响力投资的一个逻辑。 第二,近年来社会向善、商业向善、金融向善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我刚到招行当行长的时候,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寥寥无几,当时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同盟来推动,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也在做善事,美国最先做影响力投资的都是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大金融机构,因为他们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后正努力改变自己的形象。还有我非常欣慰的是千禧一代对社会责任的关注超出预想。未来的20年巨大财富要转到千禧一代人手里,他们有这种责任感,我觉得对社会向善充满希望。 第三,我觉得符合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五大理念。一方面是创新,十九大报告里多次提到社会管理的作用,公益也需要创新,公益金融就是一种创新。一方面是协调,影响力投资既看重经济效益也看重社会效益就是协调。第三方面是开放,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事,我们迎接更多的公益资本进入中国,中国的公益资本也可以走出去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方面是绿色,这是影响力投资和公益金融的应有之意。第五是共享,公益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更美好,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所以它完全符合这一理念。 我们过去40年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积累了很多成长中的烦恼,如贫富差距、环保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政府不够,必须靠社会力量。做公益金融就有这样的效果,光捐赠不行,要把问题变成商业机会。德鲁克说过,所有的社会问题只有变成有利可图的商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所以我觉得影响力投资和公益金融有必然性,是未来趋势。 怎么把商业的模式运用到公益领域? 我觉得有三方面含义。第一,用管理现代企业的方法管理公益组织;第二,用市场的原则来配置公益资源,公益组织也需要市场化竞争,做得好的、值得信任的就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第三,用金融的手段实现公益的目的,比如说影响力投资、慈善信托、公益创投等。这些新生事物能够解决很多社会问题。 推广影响力投资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理念认同的问题。影响力投资在中国是个很陌生的词,大多数人还弄不清楚,我给别人讲影响力投资,讲完了都说这个事很好。我们去年12月在深圳举办影响力投资峰会,福田区领导很积极,搞了很多政策要打造中国影响力投资高地,我们就跟区里合作,最后77家金融、公益、实业、媒体等机构共同发起《香蜜湖共识》。还不到一年,现在深圳很多市领导和各类企业已经接受了影响力投资的观念,主动了解和推动,这都有一个过程。(本文作者系壹基金理事长、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