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7-24
2018-07-24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发挥农业资源优势 让农民依靠土地增收

三全食品以产业带动强农富农之路

作者: ■本报记者倪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891

    “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等的社会责任,将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相统一,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正如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所说,成立于1992年的三全食品26年的健康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公司全体员工的拼搏进取和开拓创新。公司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积极回报社会,以实际行动带动农业现代化,支持农村繁荣富强,帮助农民安居乐业。
    发挥优势带动农民增收
    三全公司是一个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企业,所用的原料几乎全部来自农副产品,包括面粉、糯米粉、肉、禽、蛋、芝麻、花生、豆类、蔬菜等数百种农副产品原料,年需求量约30万吨。因而三全形成了自己的履行社会责任模式:使农业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农产品实现增值,给农民提供了依靠土地增收的机会。
    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把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是摆在贫困地区群众面前的一道难题。以三全公司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深加工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三全公司巨大的采购量使农民的产品有了可靠的销路,可以获得稳定收入。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优质小麦种植基地、香菇种植基地、荠菜种植基地、花生种植基地、粽叶种植基地、糯米粉加工基地等10多个原料基地,对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公司在原料主产地建立了“直采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及时了解农民种植面积、生长和采摘等情况,帮助农民引进先进的栽培与养殖技术,优化种植与养殖的品种,在生长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使农民走上了科学种养之路,有效地提高了粮食和经济作物单位产量,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据介绍,公司现在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来促进原材料基地建设,保证货源稳定。
    “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公司每年把需求信息通过专门的合作组织传达给农户,由合作组织按照公司标准,通过市场手段指导农户种植和收购。这样既保障了公司原材料的供给,又能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油加工转化,产生出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另一种模式是部分农副产品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特别是对贫困农民,三全对他们种植的品种、数量给予指导,让他们按照公司的要求种植,产品直接供应给该公司。公司农副产品年采购金额几十亿元,农民种植和养殖可以获得稳定增加的收入;一些农民还积极参与农副产品购销和贩运,为公司提供运输、储藏等相应的配套服务,除了种植收入之外还能获得相当可观的副业收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合作帮扶过程中,三全公司更是直接安排了上万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公司直接安排了1万多名来自农村的员工就业,占员工总数比例的87.5%,公司与省内主要劳务输出地的劳动部门和劳务中介机构进行衔接,形成了稳定的联系沟通渠道,为农民工外出开辟了稳定可靠的就业去向。在招工用工上公司还充分考虑贫困县、贫困村地区和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残疾人群体,通过精准的帮扶,帮他们解决就业、增收等实际问题,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员工中来自于贫困县的约420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35%;贫困残疾人约110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10%。
    公司设立培训部,专门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训,这些员工通过在三全的工作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转变了观念。离开工厂回到农村后他们也能创业致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三全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安排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还解决了他们现实的就业问题,而且也是培养人才的大学校,在扶贫攻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以陈泽民为带领的三全公司上下一心的不断努力下,三全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原最佳雇主”。公司在2012年7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企业”荣誉称号。这一荣誉无疑是是对公司多年来在安置就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践行和谐劳资关系方面工作的极大肯定。
产业扶贫强化产业链支撑作用
    产业扶贫是脱贫之路、致富之源。没有产业的带动发展,广大贫困农村地区很难真正脱贫,缺乏产业的支撑,就算脱贫了也难以持续。
    作为河南省支柱产业之一的龙头企业,三全公司注重通过全产业链上企业的共同参与,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联动作用,鼓励为公司提供服务的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中小企业等与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带动关系,向贫困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切实提高产业增值能力,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长久稳定脱贫。公司通过上下游产业带动了4600多家中小企业共同成长,40余万农民生产增收。这些中小企业60%分布在农村地区,他们利用三全的市场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在当地开发农业资源,盘活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通过为三全公司提供原料、半成品和服务等,使农民的产品与市场之间建立了稳定的关系,畅通了农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农民能够及时根据信息对产业经营做出合理科学的调整,有效管控经营风险,通过市场经济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产业扶贫,不单单可以让帮扶对象尽早脱贫,同时还能使公司更好发展,达到双赢。
    据介绍,三全公司以前使用的优质糯米粉主要来自泰国,不仅价格昂贵,由于路途遥远,还供货不及时。当时国内的糯米粉厂家普遍规模还较小,设备、技术等都比较落后,产品定位主要都是中低端。三全公司通过调研,决定在潢川县选择几家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进行帮扶。潢川县是我国传统的优质糯稻产区,但是过去主要只进行稻米种植,产业单一,销路状况也不好,老百姓普遍贫困,是河南省的贫困县之一。公司和潢川县的几家小的糯米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巨大的采购量使他们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销售状况良性循环,逐步替代了泰国优质糯米粉在国内的主导地位。
    以潢川县裕丰粮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开始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总资产不足千万元的小企业,和三全公司达成合作后,公司派出研发、采购、生产等部门的人员协助其提升基础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完善品控体系、改善产品质量,帮助他们先后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糯米、水磨糯米粉加工生产线4条,糯米、水磨糯米粉产能双双达到了年产10万吨的规模。目前三全公司从裕丰粮业采购的金额近亿元,裕丰粮业也发展成为了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三全公司的带动下,潢川县的裕丰粮业、黄国粮业、明业、变地金等多家糯米粉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年加工工业用糯米粉达到了4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老百姓种植糯稻有了销路,销售价格也稳步提升。目前潢川县糯稻种植面积约在32万亩,年产量近20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县级前三位,2015年9月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糯米之乡”称号。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新消费时期,就是消费者在基本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后开始围绕着心理需求进行更高品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消费追求。在这个新消费时期消费需求表现得极为复杂,消费者既重视满足基本需求,又重视消费品质,还关注消费体验。”据陈泽民介绍,三全及时准确的把握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消费也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在产品研发、生产、品类等方面进行调整,需要各类原料的品质再上一个新台阶,及时把这些变化趋势和信息传导给产业链上的种植户、养殖户、合作社、中小企业等,携手共同优化品种、提升技术、保证品质,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链条上都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农民普遍每亩地都增加了200元的收入。
    热心公益积极回报社会
    三全食品时刻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公司先后在平顶山、郑州等地建设加工厂、养殖基地等扶贫项目,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016年9月13日,“中国光彩事业德宏行”活动在云南瑞丽举行,公司创始人陈泽民向德宏州公益帮扶项目捐赠100万元,并在德宏州达成投资180亿元的意向,进行地热发电和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聚力“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当地脱贫攻坚。目前项目在积极推进中。
    另外,公司开展了促进残疾人就业活动,积极向有工作意愿的贫困残疾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公司通过捐助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等医疗项目,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帮助贫困农民摆脱疾病困扰;捐赠了张定邦、江津等多所希望小学,使农村的孩子也能获得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在地震洪水、海啸等灾难事件发生时,公司员工奉献爱心,捐款捐物,赈灾济困。公司还和中国红十字会、河南省慈善总会、河南省光彩事业基金会等设立了多个项目,在教育、医疗、扶贫等方面进行合作。三全公司被河南省委统战部、河南省工商联、河南省扶贫办联合授予“千企帮千村”“村企共建扶贫工程”企业突出贡献奖。
    据不完全统计,三全时刻不忘社会责任,目前用于慈善捐款捐物累计约1.2亿元,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扬。
    (图)2016年12月27日,中国红十字·三全博爱助学基金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也是当时第一个由民营企业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的面向贫困大学生的助学基金。图为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和时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