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7-24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懂得感恩方能绽放光彩 |
|
作者:
■本报记者傅春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57 |
|
|
|
|
|
|
“为感恩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富民强国好政策,我特意将企业和产品起名为‘三全’。”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中国最大的速冻食品上市企业,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的感恩之心,正是积极投身于中国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家们真情实感的缩影。 “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大多数都曾经历过贫困。我们深知,没有稳定、和谐、富强的祖国,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可,就没有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先富带后富,是我们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中国光彩事业发起20年后,2014年10月17日国家首个“扶贫日”当天,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与全国工商联共同组织了38位民营企业家,联名向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让我们积极投身到社会扶贫的事业中来》的倡议,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更加积极投身到社会扶贫的宏伟事业中来。 中国光彩事业所倡导的产业扶贫新路径,从输血变造血,把企业发展空间向具有人力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的中西部地区拓展,注重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将促进区域发展和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让贫困地区在脱贫增收的基础上,有效实现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三全集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个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企业,三全所用的原料几乎全部来自农副产品,包括面粉、糯米粉、肉、禽、蛋、芝麻、花生、豆类、蔬菜等数百种农副产品原料,年需求量约30万吨。因此,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三全形成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600多家中小企业共同成长、40余万农民生产增收,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长久稳定脱贫。 “虽然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更好地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陈泽民的感恩之心不止停留在口头上,除了大规模的产业扶贫,三全这些年来慈善捐款捐物累计已达1.2亿元。 可以说,光彩事业的精神内核,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感恩”与“回报”,20多年来,通过像三全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家们的产业扶贫与社会公益实践,不但让“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光彩精神得到大力弘扬,为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同时在投身光彩事业的过程中,增强了企业家们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人民的意识,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更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