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7-1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降低公租房门槛是大势所趋 |
|
作者:
■张国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08 |
|
|
|
|
|
|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年轻人中,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占34.1%,二线城市的占47.3%,三四线城市的占16.2%,城镇或县城的占2.3%,农村的占0.2%。这说明,调查问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出了当前租房市场存在的不少真是问题,反映了年轻一代的诉求和心声。在笔者看来,诸多问题都有待重视和解决,其中,降低公租房门槛应该是首当其冲,也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公租房物美价廉,但门槛较高,不是一般人、尤其是新一批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就能享受得到的。目前,在包括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中设置年龄、学历、收入和资产等方面的限制,是很多城市的做法。这虽然有其合理性,比如公租房供应量比较有限,要把有限房源分配给低收入家庭。否则僧多粥少,难以保证“刚需”。 但其缺欠或不足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审核申请者的收入和资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在落实“住有所居”,公租房惠及面应逐步扩大的趋势下,取消原有许多没有必要的附加限制条件,进一步降低公租房门槛,也是一个必然。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有些地方的申请者为了得到公租房、经适房等保障性住房,不敢升职、不敢结婚、不敢买大件商品,甚至不敢让收入增长。这些并非申请者“胆小”,而是公租房门槛较高“惹的祸”,否则就失去了被保障资格,是一种亟待改观的、既不合理也不正常的现象。 特别是当前,在各个城市进行人才争夺战的大背景下,降低公租房门槛,同时将中高端人才和普通外来务工人员都纳入保障范围,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居住成本,让他们对城市有更多归属,进而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力,其实也相当于引入一条“鲶鱼”,有利于破解市场乱象,促进整个房租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可谓一石三鸟。 当然,降低门槛是前提,公租房能否惠及到更多的人,政策福利能否转化为看得见的实惠,关键还要看有没有相应的公租房供应量来支撑,还要看能否简化证明材料、申请过程,加快审批进度,为刚毕业大学生、低收入群体以及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提供便利。这既需要各地增加供应量,在公租房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等方面有相应的政策安排,也需要有关部门心系租房客,对症下药,增强“放管服”意识。 无论如何,降低公租房门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落实党的十九大“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重要抓手。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尽快形成共识,付诸行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