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7-0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夯实技术“硬实力” 优化环境“软实力” |
江西力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 |
|
作者:
■本报记者江丛干通讯员萧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165 |
|
|
|
|
|
|
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不久前落户南昌市,年产30万辆新能源车基地及工程研究院项目已正式启动,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赣州市近期定下了实现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力求做强做大大数据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饶市也在加快布局的脚步……在传统汽车行业未能占据先机的江西,正渴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弯道超车”,闯出新天地。 江西掀起“新能源车热” 近两三年来,江西城市居民感受颇深的是城市公交车的变化,新能源车越来越多,车况越来越好。记者了解到,目前仅在南昌,新能源公交车已达1400余辆,占南昌市公交车总数的40%,数量领跑中部省会。同时,江西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2017年产、销量分别达5.1万辆和4.2万辆,同比增长1.8倍和1.3倍。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量连续快速增长,但大而不强、广而不精的行业发展软肋并未得到改善。在不少人看来,从新能源汽车领域切入,或将是中国自主品牌弯道超车、跻身国际汽车市场的关键。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横空出世。国家层面形成了产业间联动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规划,并推出持续可行的新能源汽车财税鼓励政策等。 江西也适时地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也是推动江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强省战略、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江西省工信委办公室主任章国勇告诉记者,今年5月底,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做大产业规模、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推广应用、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为江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 《实施意见》明确,江西将以纯电动汽车、智能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方向,并根据现有整车制造基础,提出了从纯电动汽车到智能网联汽车再到智能汽车先易后难逐步提升的发展构想。计划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及“三电”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产能达5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40Gwh,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亿元,力争形成一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整车企业。 上下游协同一起做强产业链 在新能源车的新车型推动方面,由于现有程序和技术的延续性,现阶段不少国外传统整车企业进展缓慢。面对如此机遇,再有政府多项政策红利的加持,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该领域看到了取得领先的可能。而对于江西来说,希望凭借新能源汽车实现整个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呼声则更为强烈,各地市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也颇为热情。 据了解,目前南昌有6家企业拥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即江铃集团公司所属的5家整车生产企业和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去年,南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9万辆,较2016年同比增长144%,南昌经开区、小蓝开发区也逐渐发展为南昌市新能源产业布局重镇。凭借优越的地域环境及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赣州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已得到了迅猛发展,吸引了国机智骏汽车、山东凯马汽车、赣州昶洧新能源汽车、江西玖发专用车、江西恒玖时利电传动、孚能科技等一批实力企业的投资和入驻。未来,赣州正倾力打造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城,还将实现整车生产能力超50万辆,全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另外,集合了汉腾汽车、腾勒发动机、星盈科技锂电池、江西贪玩公司、江西天吼公司、爱驰亿维、中汽瑞华等新能源项目的上饶市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 据章国勇介绍,江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有三大发展重点,分别是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智能网联汽车。江西新能源整车以南昌、赣江新区为核心,以上饶、赣州、九江和赣西(宜春、萍乡)四个片区为重点,正着力建设“一核四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集群。动力电池领域,依托赣州、宜春、上饶、抚州、新余、赣江新区等地,重点发展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增加高端电池供给。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则在南昌、上饶、赣江新区等产业基础好的地区开展,建设智能道路交通系统与车辆网络系统,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 “除了夯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硬件和技术方面的硬实力,江西还将通过分类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等措施提高软实力。”章国勇告诉记者,未来江西将持续推进公交客车电动化,鼓励公共服务领域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预计到2020年,全省累计推广应用10万辆新能源汽车;另外,江西还将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利用“互联网+技术”鼓励车企参与充电运营服务,并依托“一核四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进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江西还将放宽新能源汽车出租市场准入条件,支持新能源汽车共享经济发展,逐步放开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费管理,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4S店、专业修理店,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引导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做强做大产业链。 拳头企业领跑全产业 随着新能源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江西要想在此领域有所作为,作为本土汽车行业领军企业的江铃集团一直备受关注。“继续讲好江铃故事,推动南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中的重要一极。”江铃集团董事长邱天高的回答坚定有力。 去年,江铃集团如愿迈上营业收入800亿元的新台阶,并响亮提出成为一流的汽车及相关产业制造服务商。传统汽车企业欲寻转型,新能源车是当仁不让的关键词。在2014年,江铃集团就确定了“20115战略”,即到2020年实现整车销量100万辆,营业收入1500亿元。2016年,江铃集团制定了中长期资本规划,布局产融结合,同时销售整车共40万余辆,而推动江铃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正是江铃集团落实“20115战略”的重要措施。 事实上,2015年起,江铃新能源的表现可圈可点。2015年,江铃新能源销量为5272辆,2016年共销售15460辆。去年江铃新能源共销售超3.6万辆,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车企品牌排行榜中高居第五。根据计划,江铃新能源今年的销量目标为4万辆,明年的销量目标为7.6万辆,到2020年预计销售10万辆。江铃新能源汽车公司总经理刘年风表示,到2020年,江铃新能源车年销售将达到10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销高速增长的背后,源于近年来江铃集团的多方面出击。 去年10月,江铃投资120亿元重点打造,集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销售及智能出行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新基地在南昌市赣江新区经开组团开工建设;总规模200亿元的江西汽车产业基金同时启动,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方面的投资机会;不久,投资128亿元的江铃股份富山新能源汽车基地也开工建设。 去年12月,江铃集团与同济大学在上海签署了《关于“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的合作协议》,希望借助同济大学强大的科研实力,提供最新技术及发展布局的专业支持,如今该项目已正式揭牌运行;今年6月,江铃集团与超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研发、零部件生产、运营服务、梯次利用及回收以及股权渗透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刘年风表示,未来五年江铃新能源将打造三大整车平台开发全新车型,产品开发投入累计将达50亿元,以期实现A00到A+级轿车、纯电动SUV和MPV车型全覆盖,以期达成2020年取得国内电动车市场份额超过10%的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近期还正式建立调度协调制度,南昌市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共同推动江铃集团实现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进而带动全市、全省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