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6-27
2018-06-27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供应链金融击破“两票制”医药流通行业痛点

作者: ■本报记者黄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42

    “‘两票制’减少了代理商这个环节,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却催生了一个万亿级医药流通供应链金融市场。”中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洪涛6月23日在“第二届全国医药冷链协同体系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
    据了解,实施“两票制”以前,医药流通模式是:药品公司→产品代理(多级)→医药配送商→医院→患者。实施“两票制”后,医药流通模式为:药品公司→医药配送商→医院→患者。
    业内人士指出,“两票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的效率,为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创造环境。
    业界普遍认为,医药工业处在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加之下游的医院地位强势,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普遍的赊销方式以及行业整体较长的回款账期,让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链压力。
    “为了应对资金压力,医药商业企业通常会与商业银行合作进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据张洪涛介绍,这种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形态,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完整,诸如供货信息不准确、不完整,加之信用缺乏造成的道德风险如虚假票据和业务,很容易产生坏账和风险。
    张洪涛进一步说道,即便是在明保理业务状态下,由于需要下游医疗机构的确认,往往也会因为医院信息不能及时获取,或者人为确认差错,产生各类潜在风险。显然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医药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常业务运营。
    在他看来,正是状况的出现,使得供应链金融成为了优化医药流通现金流、促进医药产业共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
    “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解决医药流通行业的痛点。”张洪涛表示,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问题,为我国医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融资保障,并可以通过对医药行业服务带动供应链融资业务整体快速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