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6-26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大连市甘井子区工商联: |
赴六枝特区对口帮扶考察 |
|
作者:
■崔丽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844 |
|
|
|
|
|
|
为认真落实大连市甘井子区委区政府2018年对口帮扶工作计划,积极搭建平台,促进甘井子区和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两地工商界互动往来,甘井子区工商联日前对六枝特区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了考察。考察前,两区工商联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反复沟通,应对方要求,组织甘井子区房地产企业、城市商贸业、食品、医疗等企业参与。考察组由大连市甘井子区委常委统战部长管占龙带队,由该区工商联主席崔丽光及6名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共8人组成。 考察组首先考察了大连民族大学在铜仁地区的油茶研发中心和试验基地,实地参观了油茶嫁接工厂,了解油茶在当地的经济价值。在六枝特区,考察了呈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乾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落别乡温泉小镇湿地公园、葵花药业有限公司、鸿森茶叶有限公司及落别乡浪哨创意文化园。考察之后,两地企业家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交流,两地工商联签订了友好协议,建立了友好商会关系。 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和两地工商联、企业家的深入交流,本次考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六枝特区工商联与甘井子区工商联签订了友好商会协议,两地互赠了锦旗,在两地领导和企业家的共同见证下,建立了友好商会关系,为以后两地工商联的交流和企业家之间的来往,搭建了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间,大连国礼脑病康复托养中心院长张逊经过考察,意向当地资源丰富的生态康养项目,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已派本院驻贵州的负责人进行对接和实地考察选址;大连大久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六枝特区乾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大久集团意向在六枝特区建立分支机构,实现资源整合,平台共享。目前正在制作具体方案;大连金百味食品有限公司意向六枝的山地养殖,意欲进一步考察山地禽畜业;大连彦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甘井子区政协和勰企业家协会秘书长武玉秋,将当地的农产品在协会的网上商城建六枝农产品窗口。 考察中,能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坚定昂扬的精神状态。尽管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很多人连续多月没休息过,但没听到一个人抱怨,从上到下有一种整体的奋斗自信感。对此,考察小组进行了分析探讨,大家认为:一是国家对贵州的扶贫政策态度坚定,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二是地方政府在国家大政策的支持下,制定了切实可行而又明确的量化标准,干部群众进村入户,一户一策,因人制宜;三是很好的调动了企业及社会民间的力量。考察的企业中,没有一家没提到以产业带动就业脱贫,每一个企业都把自己放在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形成了上下一致万众一心的强大合力。 经过包括大连在内的全国各地多年的鼎力相助,以及其自身多年的艰苦努力,贵州省及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地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贵州全境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县县通高铁,乡村有公路。步入高铁时代的六枝特区,以往出不来进不去的面貌有了根本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随着特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扶贫帮扶的内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给钱”输血,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成为对口帮扶的主流,是启动其自身“造血”功能的重要渠道。 考察中,考察组无处不感受到政策支持的强大力量。政策一方面来自国家直接给的,另一方面来自本地对中央精神的深度研究和运用。比如,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的讲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十九大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及讲话精神,当地党委政府对此进行深度研究,提炼出100多条相关内容,总结出5大重要信息点,结合本地实际灵活运用,贴靠相关政策,把项目打包一起放到政策的篮子里。对上级精神不是“水桶”式的上传下达,而是准确把握其精髓。 考察中企业家们认为,大连与六盘水地区的帮扶支持工作已走过23个春秋,回顾走过的23年历程及总结现在的帮扶成果,成绩是可观的,但还是有些许遗憾。没有形成具有持续造血机能的机构、组织或项目,两地之间的产业结合尚未修成正果,两地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少之又少,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更不多见。彦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玉秋认为,真正的帮扶是应发自内在的,是要用心用情的,是要花大心思研究的,不应只停留在金钱支出的层面,金钱的帮扶要透过项目、人、事达到更多更好的、影响更深的效果层面上。大家普遍认为在今后的帮扶工作中,帮扶方式有待于更精细更深入。 活动结束后,企业家们总结多年来的帮扶心得,一致认为: 首先要转变帮扶观念,变帮扶为互助。 贵州及六枝地区起步晚发展快,政策灵活,相比于大连市甘井子区,我们起步早,但政策空间变小,发展空间也受到限制。考察中,企业家们普遍感到这里有空间,有机会,比如生态康养业、大数据建设等,据六枝特区招商局讲,他们虽有规划,但概念模糊不成形,还需向外拓展学习。我区相应的产业发展比较成型,合作空间很大,应适时转变观念,变帮扶为互助。政府可将帮扶资金变成鼓励企业投资的扶持资金,企业可享受来自双方的优惠政策,乘势而上,以产业和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实现就业和脱贫,其经济社会效益将是投入资金的数倍。 其次要深度研究政策,以奋斗目标凝聚人心。由于东部地区起步早,发展快,目前我们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干部群众有的有困惑、干劲不足、不知怎样干甚至不敢干的情绪,精神状态不振奋。可以学习贵州地区的经验,深度研究中央精神,找准与大连市、与我区的政策契合点,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制定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工作标准,上下达成共识,以此把干部和群众凝聚起来。贵州把脱贫攻坚当机遇,以脱贫攻坚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值得借鉴。 再次要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帮扶。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助力连(大连)六(六盘水)企业家战略及业务合作的全线联盟。输出我们的技术与管理、资金优势,利用六盘水的自然资源及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优势,以企业家影响企业家,以企业带动企业,以企业带动地区产业,通过产业聚焦的西部辐射力,带动本地就业,致富与脱贫双翼并举,通过企业家影响企业,带动企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当地的就业,是最快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是广泛宣传六枝情况,吸引人们去考察和旅游。对自然禀赋优质的“凉都”六枝,很多人还停留在“贫困”的概念上,事实上,不仅有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作为后起之秀,它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因此,应加大对六枝地区的宣传力度,让人们的认识跟上目前的发展现状。 三是对个别深度贫困村户,应发动民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对我区重点帮扶的9个村,首先应摸清实情,包括贫困程度、主要需求及村里的自然情况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帮扶标准。其次,广泛动员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对前往实地考察的组织或个人,政府可以以表彰、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整合政府各部门及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资源,各尽其能。在此基础上,加大对贫困村户现实状况及帮扶进展情况的视频和网上宣传,共同汇成社会帮扶的巨大洪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