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5-30
2018-05-30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金融行业上演人才抢夺战

急需“高精尖缺”人才 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66

    人才的聚集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得人才者得天下已成行业趋势。
    随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业的转型发展,新型业态的不断涌现,对人才的需求方面页显示出了高精尖缺的特征。人才引进为的是什么?日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人才发展分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人才流动背景下如何建设世界优秀杰出金融人才集聚区”开展了行业交流。
金融业需要人才队伍
    数据显示,2017年底,金融街地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866家,总部企业175家,金融街范围内金融业的资产总规模达到了99.52万亿,同比增长52.7%,占全国金融业资产总规模的40%,地均产出、人均产出都非常高。
    然而,招工依旧是行业的难题。
    数据显示,2006年,老龄化人口占到总体的12%,2018年已经到了17.3%,增长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与此同时,我们的劳动力队伍也在逐步进入中年化。数据显示,15-29岁的劳动力,从2000年到2015年呈现出比较大的下行的趋向,30-44岁之间的劳动力总体来看是在增长的。
    除此之外,劳动参与率逐年下降。有好多社会成员在劳动年龄段他不通过进入劳动力市场就获得了收益,仍然能够具备生存的资源,这样他就不去劳动力市场了,这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惰性的因素,怎么能够鼓励我们的劳动者、我们的国民更进一步的振奋精神、艰苦创业并不轻松。
    一方面,社保、养老、医疗的压力的确是非常大,另一方面,由于新成长劳动力相对的减少,招工难成了企业的痛点所在。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余兴安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人口总量仍然呈现出增长的趋向,这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市场,但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队伍中年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所以,社保、养老、医疗压力非常大。
    许樾真认为,金融人才流动主要受科技和市场因素推动。她介绍道,流动原因主要是受到金融产业升级、金融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金融人才更多的是流向了新兴金融业态,占比高达45.83%,去往资本市场位居第二,占41.65%。金融人才的这种流动趋向反映了金融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也反映了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变化,对金融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刘敏华指出,金融人才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尤其是国际化金融国际管理人才和专业领军人才数量还比较短缺,以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等为标志的金融人才发展平台建设有待加强。要进一步壮大金融人才队伍,不断完善市场化的引才聚才机制,瞄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金融国际组织、国外一流大学和金融企业,吸引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紧缺人才。同时要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金融街总部和首都高校资源优势。扩大人才实现交流基地合作范围,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金融人才,最终集聚一批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具备宽阔国际视野、通晓国际事务规则的复合型高层次金融人。
    人才高地最重要的特征应该是精准引进、以智取胜,人事相宜,人尽其用。同时要能够促进各行业的协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复合型人才将成香饽饽
    许樾真指出,金融机构未来对人才的需求显示出了高精尖缺的特征。“缺”应该是结构性的短缺。复合型人才成为争抢的香饽饽。调查中发现未来1-3年,金融机构急需以金融科技人才为代表的复合型人才,占比高达70.83%。
    中国证券业协会秘书长张冀华参加本次分论坛并发表演讲,她强调证券行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重要性问题。随着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如何通过制度有效地实现人才发展,提高员工的素质、知识、技能,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关系证券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关键因素。
    张冀华指出,下一阶段,协会将通过进一步加强与行业的沟通,引导整个行业扎扎实实做好人才工作,做好人才选用预留的每个环节,切实优化行业人才发展环境,促进行业人才有序流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为证券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近年来,证券行业快速发展,各项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证券公司在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方面能力的增强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一系列技术和理论的创新发展,科技正快速、全面应用于金融领域。金融科技发展已成为证券行业竞争的轻重点。
    数据显示,2017年证券行业信息技术人员约为11686人,较2016年增长了10%,占行业注册人员数约为3%左右。但是,跟国际先进投行相比,国内券商在信息技术人员配置的数量方面和占比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比如,以高盛集团为例,其2万余名员工当中,工程师和程序员的数量已经超过了9000人,占比超过25%。因此,要增强金融科技创新能力,证券行业还需要进一步扩充金融科技人才。
    张冀华建议,想要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人员的中长期激励机制。行业可持续发展是证券公司追求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近年来,部分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内部持股、股权激励、创业合作等手段,汇聚业内优秀的金融人才,鼓励他们持续创新,为公司创造价值。但从整体来看,行业长期激励机制的发展仍然滞后,在法规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多方共同的参与和共同的推动。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王通讯提出未来对金融业的发展的四个要点:金融街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互联网+人才”工作是下一步人才工作整个发展格局的必然,必须不忘初心,必须优化环境,必须做到聚焦创新。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刘敏华表示,他对建设世界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区提出三点想法:一是要对标国际,全面提升金融人才质量;二是要深化改革,充分激发金融人才活力;三是要扩大服务,有利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据他透露,目前正试点建设一批首都国际人才社区。他认为:“人才+产业这个项目插上金融的翅膀就一定会实现腾飞。”
    瑞士再保险中国区副总裁孙友文认为,关于世界优秀杰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筹划。“自己培养人才是有先天优势的。”他指出,有三个方面阻碍真正的外籍人士融入中国金融事业的建设发展中。人才的轮岗和互换机制,可以使中外双方更加了解,把技术在人才中带入中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