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5-21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博爱的初心 |
一位重庆民营精神病医院院长的情怀 |
作者:
■本报记者白勇实习生刘雨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171 |
|
|
|
|
|
|
人物档案: 罗永莉,重庆市武隆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的副主席,南川人氏。2005年,一个偶然机会使然,让她介入民营医院,并且一路前行,迄今成为重庆精神病治疗领域的佼佼者。 对于罗永莉来说,兢兢业业干好自己医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当初报考四川省涪陵卫生学校的初心。 不过,一次偶然机会改变了罗永莉一生的人生轨迹。 初心,始于资源匮乏 “一米八的个子,一百八十斤的体重,七个男人用一辆长安面包车才把他强制送到精神病医院”,罗永莉说那天夜里她正在值班,着实被这样一个病人吓坏了,医院大厅安置病人的一张铁凳子被病人一脚踹坏,几工作人员都难以控制,原来是武隆县江口镇送来的暴力精神病人。罗永莉那一瞬间想,为什么要翻山越岭冒着极大的安全风险把这个病人从武隆县送到南川精神病医院来治疗呢?病人的家属告诉罗永莉,武隆没有精神病专科医院。罗永莉再一了解,直辖后的重庆市,不仅武隆县没有,渝东南的石柱、彭水、黔江都没有精神病院,那里的精神病人只能送南川、涪陵、万州、重庆等地的精神病医院治疗,全重庆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可以说那时相当匮乏。 当初高速公路还没有修建,地处武陵山区的渝东南地区,交通不便,病人到南川就诊异常艰难。罗永莉说:“那一瞬间我萌发了到武隆县创建精神病医院的念头!” 罗永莉是一个下定决心就会付诸行动的女人。但是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尤其对于一个不甘寂寞的女医生而言,尽管她之前就已经有了开私人诊所的经验,乃至于有经营运输积攒的一些本钱。但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一家上规模的民营专科医院,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首先需要筹钱,罗永莉翻出了自己可观的箱底钱依然不够,于是向亲朋好友借,东拼西凑,终于基本上解决了前期的开办费用。 接着,那时已46岁的罗永莉,辞去了南川区精神病医院稳定的铁饭碗,干净利索下了海,一心一意办医院。感恩,有担当有胆识的决策 对于一个特殊的行业而言,准入的审批是关键。 那时罗永莉必须一大早就要从南川出发乘长途客车去武隆县找人约谈,选址,了解创办医院的相关程序,讨论其可行性,说服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支持她的想法。多数时候是早晨六点钟的车从南川出发,晚上六点乘末班车赶回南川,一天在车上颠簸的时间近十个小时。 反反复复折腾了一年多,罗永莉不停地往返于南川与武隆之间,在异地无亲无故的情况下,艰难完成了开办医院的一系列前期各种筹备,最后的关键一步,就是等待重庆市卫生局(现市卫计委)一纸通行令了。 报批手续都按要求递交到了市卫生局,但是由于当时公共卫生事业能否让民营资本进入国家没有政策支撑,三个月后设置批复仍无音信。罗永莉按奈不住,壮着胆子给当时的重庆市卫生局局长屈谦写了一封信,信里表明自己自带资金和技术,拟在武隆县办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以解决渝东南片区患者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罗永莉没有等到屈谦局长的直接回信,等到的是重庆市卫生局同意设置武隆县博爱精神病医院的批复。 罗永莉欣喜若狂的同时愁又来了,申报时选址是武隆县老党校,这一情况当时武隆县政府并不知道,政府已决定将老党校校址作为武隆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罗永莉又到处奔波找武隆县委书记等领导,才将医院的院址得以落实。 一切按部就班进行。一天罗永莉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重庆市卫生局医政处,受领导委托打电话告诉她,让她做好打行政官司的心理准备。 医院还未开办,官司却如影随形?难道发展民营经济就这么难?! 医政处说明原因是当时国家精神卫生领域的相关政策并不明朗,重庆市卫生局找不到相关文件依据允许民间资本投资创办精神病医院;另一方面,当然也没有相关文件禁止准入。按照惯例,这样的申请基本无望批准。但是从重庆市大局出发,从患者需要出发,从切实解决渝东南片区精神病人的医疗问题出发,市卫生局冒着风险批准其设置,但是如果国家一旦有明令政策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公共卫生事业,那么重庆市卫生局将依法依规予以撤销原批准设置文件,届时投资人可能会面临行政诉讼。 看来,民营医院的命运依然前途未卜。 罗永莉近日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我后来才从医政处了解到,如果没有屈谦局长顶着压力大力支持,根本不可以办成这个民营医院。”她还评价说:“重庆市卫生局站位高,格局大,现在来看,他们与习主席提倡的要创新、有担当的要求是相符合的。”并且,发自内心的感慨:“屈谦局长真是一个想得非常周到、为民着想的人,我当时从未谋面,他就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创办民营医院,并且告诉医政处说能过关就给过关,尽量早点开业,为群众解决困难。” 此刻,罗永莉眼里满含泪水,又特别补充道:“四年前在重庆市卫计委开会,第一次见到屈谦局长时,真的很想深深地给他鞠一躬,敬个礼,因为他知道民营企业的发展很不容易,如果没有市卫生局和他的担当和支持,就不会有我们民营医院的今天。” 罗永莉认为,她创办民营医院与重庆市卫生局和武隆县委、县政府的接触,形成的是一种清亲政商关系。“当时我想,即使我再苦再累,再忍辱负重,都要把这个医院搞好,搞像样,办成功,做出成绩做出影响。政府部门并不是支持我个人,而是支持我为群众办实事,我要办好这个医院,才对得起他们的信任。”罗永莉如是说。 起步,面对几多艰辛 2007年6月28日,罗永莉正在读书的儿子突发重病,生命垂危。那时正值武隆县医院设置的关键时刻,装修进场才几个月,随时会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事。19岁的儿子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武隆县通往南川的国道因为维修而中断。情急之下罗永莉冒着大雨拦下一辆摩托车,风驰电掣赶到南川区人民医院。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儿子转院到市区医院抢救,终于转危为安。这一次,作为母亲的罗永莉深感内疚,为了事业一直没有好好的照顾儿子,儿子生病以来她也无暇照顾,耽误了儿子的病情,差一点失去这唯一的孩子。 可是,更难受的是后来,儿子病情稍有好转,罗永莉又不得不丢下了他,赶往武隆继续筹办医院。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开始了就决不能回头,一定要一直走下去!”她说。 在武隆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武隆博爱精神病医院终于建成了。 开张营业第一天,一个病人也没有,偌大的医院空空荡荡,冷清得令人窒息。这可是罗永莉的整个身家啊,并且四处举债,千辛万苦建成。 2008年开业那天正值年关,日子不好过,罗永莉干脆关门回家过年。罗永莉明白,前期自己做过充分调研,市内为数不多的几家精神病医院都是人满为患,“博爱”需要等待的只是时间。 正月初三,还在节日期间,医院值班室打电话说来了第一个病人。听到这个消息,罗永莉激动不已,她马上从南川赶回武隆,见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年精神病复发患者。 刚开业人手有限,罗永莉全家人既当医生又当护士还当驾驶员,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一手操办。从那年正月初三起,此后医院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多,尽管累得一塌糊涂,但罗永莉从来不叫苦,心里早就下定决心要在三年内做出成绩。 博爱,付出毕生精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罗永莉的努力得到时间的检验。“博爱医院”的经营逐步走上正轨,患者未出意料蜂拥而至,黔江县民政局还主动与“博爱医院”签订就医协议,加上彭水县的患者,“博爱医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一下子就达到800余人的饱和状态。 “博爱医院”的特点是服务到位,收费低廉,据称每月每人医疗费不超过2000元,患者大多是经济拮据的农村弱势群体。这正好成为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的重要补充,为政府和社会解决了一大难题。加之立足于渝东南地区偏远的“区位优势”,使“博爱医院”成为当地至今不可或缺的精神卫生专门医疗机构。 一艾滋病精神患者,在其他医院被赶出多次,流浪街头,成为当地一老大难。“博爱医院”得知后,主动接纳了患者。罗永莉说,当初办医院的初心并不是专为赚钱,而是为解决广大农村群众中患者的疾苦,为群众办点实事,如今遇到这样的事情,理所当然不能视而不管。 “博爱医院”这样的事例很多,罗永莉都把它视为常规动作,不足为奇。久而久之,“博爱医院”声名鹊起,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村患者看得起病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 接着,罗永莉又选址石柱县开办了第二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如今收治病人达到300余人。目前,罗永莉武隆和石柱的两所精神病医院住院精神病人已达1200余人。通过她的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渝东南片区精神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 民营医院尽管有了准入的许可,但经营过程中与公立医院比,在享受政策待遇方面依然存在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用少收费支撑正常经营,其难度可想而知。 罗永莉说:“开源节流是维持经营的法宝。但是我们整个医院的重点是节流,清洁工只有一个,洗衣房只有两个职工,食堂六个职工,充分发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作用,每月为他们发一定零用钱鼓励他们干活,也达到精神病人康复训练的目的,同时减少了医院的成本支出。这在全国都很有特色。” 另一方面,“博爱医院”的药费开支特别少。罗永莉坚持认为心理治疗重于药物治疗,用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而重庆在心理治疗方面还非常落后,为此她积极倡导减少药物治疗,更多采用心理治疗。她说:“70%以上的精神疾病都是与心理息息相关,博爱医院开业十年来投入了很多经费和精力,聘请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专家到医院培训,让自己和全院职工增长心理学知识;同时设置了专门的心理治疗室、音乐治疗室、舞蹈治疗室、发泄治疗室等,走在了全市同行的前列。”一些专家得知后,不得不佩服罗永莉的远见卓识。 博爱精神病医院开业十年医治门诊精神病人10000余人次,收治住院精神病人20000余人次,现已成为重庆市精神卫生行业规模最大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之势,精神病人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群体,还有很多患者没法到医院接受正常治疗。罗永莉正计划扩建1200至1500张床位的新医院,集精神卫生医疗中心、医养结合、社区康复与科研、教学、培训、实习基地于一体,建成重庆的一个品牌专科医院。 因为“博爱”,罗永莉的追求将永无止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