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5-07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济源倾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
目标:成为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
作者:
■聂巍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74 |
|
|
|
|
|
|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年,河南省济源市要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以营商环境的新面貌激发发展新活力、构筑竞争新优势。 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是今年河南省济源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 我们要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总目标,精准施策,打好营造最佳营商环境的“组合拳”。 全面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面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这是近日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在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的铿锵誓言。 “举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为全市以优良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济源市提出举全市之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张战伟在讲话中指出,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聚焦问题,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把实现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作为最终目的,把抓好审批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把提升政策制度供给作为核心任务,把强化政府依法行政作为必要保障,把观念转变和作风提升作为动力支撑。凝聚共识,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建共育营商环境的合力。 “进一个门、办所有事” “努力把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佳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会议下发的《中共济源市委济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宗明义。 《实施意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放管服”改革,提出要建立“五大”服务机制,集成了全国目前最先进的30余项“一招鲜”。济源市要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总目标,精准施策,打好营造最佳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张战伟讲话强调。 仔细研读,《实施意见》有三大亮点: ——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整合优化审批服务机构和职责,组建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行政审批权,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搭建“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让企业和群众“进一个门、办所有事”。 ——实现线上线下一次办。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受审分离。加快推进实体办事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深度融合,加快“四个平台一张网”,即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和政务服务网等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审批服务扁平化、便捷化、智能化,实现线上线下一次受理、一次办妥。 ——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城市管理执法职能,组建城市综合执法局,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市场管理职能,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专业队伍管市场”。搭建“1+1+X”综合监管体系,即,1个数字化管理指挥平台、1支城管执法队伍和X个行政管理部门,全面实行“综合检查+专业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沉,构建“大基层”综合监管格局。 “我们民营企业倍感振奋” 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济源一直在努力。去年8月,济源市率先在河南启动了“一次办妥”改革,截至今年4月底已提供“一次办结”服务89.7万件;全市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3677户,实有市场主体49975户,同比增长18.19%。 河南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忠激动地说,近年来,公司先后与安徽马鞍山钢铁公司等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强强联合,实施了220万吨/年捣固焦等项目,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从“商品焦基地”到“能源服务基地”的转型发展模式。目前,济源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我们民营企业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下一步公司将借助上市机遇,将创新作为引领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实做强做优企业,尽快形成年收入超百亿、利税超10亿的大型能源服务商! “2012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蔬菜种子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把小种子做成了引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企业。”济源市“十大当代愚公”、济源市绿茵种苗公司董事长侯三元表示,目前我市正积极打造全国营商环境示范市,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更足了。今后我们要为济源建成国家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而不懈努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商联要围绕规范交往行为、加强联系服务、推动政企沟通、优化法律环境、营造舆论环境等方面,制定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措施并抓好落实,为济源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环境,为济源打造全国营商环境示范市作出新贡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