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4-20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政府购买服务 商协会搭台唱戏 |
首都地区商协会负责人学习班即将召开 |
|
|
|
|
|
|
【本报北京讯】“2018首都地区商协会会长、秘书长学习班”4月23日即将在京举办,本次培训班为北京市委社会工委、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政府资金帮扶公益培训项目,由北京企业管理咨询协会主办。据北京市企业管理咨询协会秘书长张元介绍:本次培训班是十九大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典范,政府向协会购买服务的一个典型,报名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商协会会长、秘书长无需支付培训费用,由“政府买单,商协会搭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新时代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确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可借国务院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之机,按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不同功能定位,对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职责界限作出明确划分,进而通过政府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的制定,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与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对社会组织业务活动的监管体系。其次,加快社会组织相关法律制度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已不能为行业协会提供充分的法律支持与保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紧研究制定《社会组织法》,通过明确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将其权利、义务与责任纳入法律体系之中。最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等途径,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的制度化建设,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提升购买的公开性和公平性。在资源配置等方面适当向社会组织倾斜,并以契约方式确定下来,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常态化机制。 (司马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