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4-17
2018-04-17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突出四个创新 强化对口帮扶

成都市双流区工商联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31
    自“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以来,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结合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关于双流对口支援甘孜州巴塘县的部署安排,双流区工商联聚焦巴塘脱贫攻坚,突出四个“创新”,强化结对帮扶,用绣花功夫抓对口支援工作,精准扶贫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双流区已有550余家民营企业投身行动,投入总金额839万元,援建巴塘县17个村,涉及教育、农业、旅游、养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16个项目。精准扶贫工作荣获2017年创新中国特别奖、四川省“万企帮万村”先进单位,“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受到时任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谢经荣以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陈放签批肯定。同时,在双流区工商联的大力弘扬宣传和组织参选推荐下,成都蛟龙港被评为首届“四川慈善奖·最具爱心企业”,华建集团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成都高得乐新能源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时间·脱贫贡献奖”。
    首先是创新对接平台,实现帮扶项目精准对接。巴塘县地处高原藏区,距离成都双流700余公里。为切实解决扶贫帮困的信息不对称、帮扶难对接的问题,双流区工商联开设了“双流光彩行动”微信公众号,并在“双流数字商会”平台开发了涉及“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户”“简阳扶贫”“企业行动”等细分类别的光彩事业对接服务专栏,实现线上帮扶对象情况查询、结对帮扶进展了解、爱心企业弘扬宣传、扶贫意愿线上申报、贫困地区特产销售等功能。通过“互联网+”以客观真实、快速便捷、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巴塘受助对象的贫困情况,弘扬爱心企业饮水思源光彩精神,推动帮扶意向与脱贫需求的精准对接。截止目前,“数字商会”平台的“万企帮万村”“千企帮千户”服务专栏的浏览量已达8000余人次,实现线上报名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的企业186家。
    其次,创新组织方式,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帮扶。在扶贫行动过程中,双流区工商联发现有多数整村帮扶项目相对较大、需要资金较多,仅靠个别企业进行帮扶难度较大。为此,双流区工商联根据项目需求大小、企业帮扶意愿、捐赠资金数额以及巴塘县现实情况,创新开展了“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按照“主动参与、量力而行、合力而为、竭力帮扶”的原则,发动组织更多民营企业,并整合资金、产业、就业、智力等多种帮扶力量和途径形式,切实推进对口巴塘的精准扶贫行动。
    第三,创新帮扶模式,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重要方式,双流区工商联着力于巴塘产业培育,发挥当地产业优势,积极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一是“电商”助力农产品下山,巴塘县被称为甘孜州“高原江南”、“水果之乡”,有丰富的农产、水果、药材。双流区工商联将“双流数字商会”与巴塘电商平台“五彩藏乡”进行了无缝链接,合力拓展产业线上扶贫途径,推广销售2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其销售额度明显提高。二是提升产业品质促增收,并按照“支部+农户+基地+产业”的模式,支持当地成立了“巴塘县利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四,创新结对方式,助推贫困村可持续发展。双流区工商联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源活力与经验优势,将企业资源与贫困根源结对,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扶贫资源效能,确保帮扶帮到“根子上”。既发挥企业的业态优势,形成长线帮扶资金流,又发挥企业的产业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
    (成都市双流区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陈艳)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