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4-02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以释放减税空间激活创新禀赋 |
|
作者:
■章玉贵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60 |
|
|
|
|
|
|
距离全国两会闭幕不到10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即明确了下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方案:自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和交通运输、建筑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分别从17%和11%降至16%和10%。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商业年销售标准提至与服务业相同的500万元。对装备制造等合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市场预计本次减税将为微观主体减轻税负4000亿元以上,而且本年度还将有进一步减税措施,加上降费举措,总体将为企业带来11000亿元的税赋红利。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如何做到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总体稳定与区间灵活,需要各级各地政府表现出高度的拿捏技巧。中国既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真正构建竞争性的市场体系,更要正视经济荣枯周期规律,站在全球经济金融竞争与产业变迁视角、国内外经济再平衡视角,尤其是国内微观主体市场活跃度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经济新周期。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内生性进步及人力资本的显著提升,这不仅符合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也是中国经济经历了4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市场给出的基本判断。现代金融绝不仅仅表现为银行、证券、债券和货币的体系化存在,而是对一国科技、产出、创意以及国际协调力与领导力的全面萃取,其中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最重要的支撑。 本次减税,尽管增值税名义税率只降了1个百分点,但指标意义不容忽视,相当大程度上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释放了积极信号。驾驭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的超级经济体已不仅局限于实现宏观经济的目标,而是必须以敏锐的经济与金融直觉,同步提高稳定经济发展预期的能力,将激活市场主体的创新禀赋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生性要求我国必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并加紧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众所周知,在经济有效增长的常态环境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在彼此优势互补的情况下相互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皮与毛的辩证关系是不能被颠覆的。未来要严防实体经济出现虚脱,要保证具有足够创新力的微观市场主体拥有本应拥有的营商空间。而广泛激活微观主体创新禀赋,既是保持经济活力的关键之举,更是包括税务部门在内的相关政府部门精准服务于现代经济体系主动而为的充分体现。当下,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正发生不以静态规划为参照系的变化,一些研发实力强大的超级企业及现在看起来“小微”但紧密对接技术与市场变化趋势的创新性企业,它们在跨产业整合方面的延伸能力,对人类未来消费体验的前瞻性研发和测试,将在很大程度上引领中国经济、科技和产业变迁趋势。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既离不开金融业的及时且充分的“给养”,包括风险投资的充分关注,更需匹配的税赋政策的精准支持。 中国要迎来经济新周期,必须实现旧模式的出清,当微观主体的势能面临正确的市场激励,民营资本的创新与发展热情再度启动之时,新增长浪潮必将到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