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3-20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完善保障机制、阻隔贫困风险代表建言贫困线边缘群体帮扶 |
|
|
|
|
|
|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批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但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确实存在困难的贫困线边缘群体。”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长白加扎西说,贫困线边缘群体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容易因大病或意外伤害致贫,当前应加快精准识别,给予一定的政策帮扶。 白加扎西说,调查显示,2017年青海省共有边缘贫困户近7万户,占全省农村户籍总人口(不含西宁四区)的7.74%,他们绝大多数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样,在家庭经济收入、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贫困线边缘户户均人口相对较多,日常生活开支占比较高,不享受扶贫政策的保障与兜底,在大病救治、接受中高等教育、婚丧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较重。”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庆菊说。 白加扎西建议,探索贫困线边缘群体的生活保障机制,对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困难、符合建档立卡要求的农牧户,要尽快按照精准识别程序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通过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家庭增收,改善经济状况。 孔庆菊建议,针对贫困线边缘群体,应提高其对兜底保障政策的认知程度,从医保参保、教育保障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增强抗风险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等现象。(郑明达王大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