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3-14
2018-03-1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何敏代表: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回流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46

    “返乡创业人才是实现地区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振兴乡村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支撑,创业人才的回流,可以将较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技术、人才和资本等引入家乡,反哺家乡,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何敏响应国家返乡创业的号召,在巴中建立了四川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解决了当地700多人的就业问题。据悉,今年扩大产能后,将新增1500个就业岗位。在经营自己企业的同时,何敏也时刻关注着周围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她告诉记者,大多数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都相对困难,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资金缺口大;二是贫困地区资源开发资本化难度大;三是大多数返乡创业项目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四是大部分返乡创业属于第一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弱。”
    何敏认为,首先应该破解政策瓶颈。她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大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对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等重点区域,给予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方式更活的返乡创业招商政策,尤其是对市县域以下开展“双创”的返乡创业企业,在盘活农村土地、集体资产股权和企业上市等方面给予政策空间。
    其次是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国家财政金融部门应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加大财政资金对返乡创业的直接支持力度,在企业抵押贷款、信贷担保、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方面,采取要素入股、以奖代补、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和金融信贷杠杆作用,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提供专业保险业务,平等对待返乡创业企业和招商引进企业,确保返乡创业企业享受全方位金融支持。
    再者是要提供全方面的项目服务。她建议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协调,发挥中东部科研机构在企业转型升级、技术信息服务、新能源、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实施等方面的研发优势,探索中东部与西部对口资源共享模式,比如为巴中通江银耳、光雾山景区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产业,创建专门科研机构、孵化园区和投资顾问团队,储备项目库,供返乡创业人士投资选择。
    作为一名从四川巴中大山中走出去的企业家,何敏告诉记者,是四川巴中养育了她,“反哺家乡是我的责任”。同时,她也呼吁更多在外发展的四川儿女,回乡建设家园。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