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3-10
2018-03-10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张近东代表:构建电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41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带来了构建电商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助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建议。
    在张近东看来,当前的电商扶贫模式还不够精准,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建设不足,对于贫困户持续“造血”致富功能还有待加强。张近东建议,要加强对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对在贫困县建立物流基地等基础设施的电商企业给予配套支持,特别是要重点支持冷链物流等与农副产品上行息息相关的特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广大电商企业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到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中,从基础上提高贫困县的经济发展能力。
    张近东提出,应将电商扶贫从捐赠扶贫、销售扶贫等传统扶贫方式进一步向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及集体经济增收扶贫等模式转变。对于具有劳动创业能力的,继续开展就业创业扶贫;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从大力推动当地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福利事业上开拓扶贫。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综合考虑扶贫措施,让贫困地区、贫困户从根本上告别贫困。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全面推进,全国陆续涌现出了众多创新型的电商扶贫模式。张近东表示,对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农村电商扶贫新模式,政府可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做好引导和扶持,努力提高各扶贫业态盈利能力。
    张近东建议,政府、企业共同为贫困户提供启动资金安排和服务,让更多的贫困户,特别是没有就业能力的贫困户能够迈出脱贫第一步,参与到相关产业建设,获得稳定的收益来源。在政企合资模式中,除归属贫困户的收益外,帮扶方的收益应投入到各类扶贫公益基金中,继续发挥收益在扶贫中的作用,让产业扶贫与公益扶贫形成良性循环。
    张近东建议,在各种扶贫产业推进过程中,应加强扶志与扶智,将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和自主意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动“前店后厂”模式落地,拓展农村电商扶贫生态产业链覆盖范围。同时,还应根据贫困户自身特点,设计不同的就业和培训模式,让更多的贫困户能够找到合适的就业、创业方向和岗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