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3-09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摘掉GDP“紧箍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回应经济热点问题 |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43 |
|
|
|
|
|
|
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政协委员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回答记者问。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建立哪些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来引导各级政府摘掉过去拼命强调GDP的“紧箍咒”,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此,杨伟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建立6大体系,加一个体制,实际上是6+1的政策体系和体制。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认识。我认为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投入要高效率,也就是说生产要素投入要有效率,包括资本效率、劳动效率、资源效率、能源效率乃至环境效率。现在大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同时也应该包括提高数据生产要素的效率。 第二,效益要高。在四大市场主体当中,投资要有回报,企业要有利润、员工要有收入、政府要有税收,这四大主体得到的报酬或者收益都能够按照市场价格决定,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比去年6.9%的经济增速有所下调,另外有十余个省份下调了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对此钱颖一认为,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调低了,但是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更高了。因为高质量的发展不像单纯提高GDP增速这么简单,也很难用一个指标来衡量,所以挑战性是更大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今年与往年非常不同的一点是,十九大确定了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以我理解,把今年的预期目标定在6.5%,比去年实际增长低0.4个百分点,是为了给这个转变留有空间。”钱颖一说道。 对于十余个省份调低了增长目标,钱颖一称,“我更愿意把它解读为地方政府在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过程中的行为变化,这个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在钱颖一看来,这种变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效率、变成内涵式增长,已经讲了20年,“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但是向质量提高的倾斜不够,这一次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已经开始有所转变。”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问题,杨伟民表示,从2012年开始,在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强调稳中求进。经济工作当中的任何一项任务,比如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稳妥地处置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都要坚持稳中求进。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稳中求进,最核心要义就是遵循规律,把握好各项工作的度,既不要盲目冒进,也不要无所作为,应该这样来把握稳中求进。 至于说稳中趋缓是不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杨伟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经济发展是有规律性可循的,一般来讲,特别是追赶型国家,在追赶的前期,经济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快的。但是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质的提升就必然要提到日程上来。相对以量的扩张为主的阶段,在质的提升阶段,增长速度下行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必然规律。中国已经不在乎说某一年增长速度提高了几个点或者某一年某个季度下降了零点几个百分点,对此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朝着高质量发展这个大方向持续努力,杨伟民认为这就是稳中求进的要义所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