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3-07
2018-03-07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向企业家精神致敬

——中华工商时报2018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之五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周勇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150

    新时代呼唤优秀企业家精神,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企业家。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这句话引发了民营经济领域的高度关注。新年伊始,全国个体劳动者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大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坚守实体经济,落实高质量发展。”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也多次指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是党和政府对企业家队伍的殷切期望,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挖掘的源头活水。”
    由此可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家,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直接关系到我国新时代总任务的完成和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创新精神
鼓励尝试激发创新勇气和能力
    “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之灵魂。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强调,经济转型需要重振企业家精神。这就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才能激发并使企业家们真正具有创新精神?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积极培养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使其具有创新思维,激发和保护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就是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动力”源泉。
    企业家的创新思维不是一蹴而就,要根据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管理,逐步培养。
    优秀的企业家善于创新,更善于营造“试一下”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创新勇气,让员工逐步具备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由之路。培养创新精神,最简单的做法是对员工大胆提出的想法建议给予赞赏、接纳和包容,这已被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企业家的成功实践证实。他们知道,在当今时代,拥有具备专业知识的员工是企业的含金量所在,员工很可能是某个领域的行家,因此,要想方设法给予员工“试一下”的机会,哪怕付出一定成本为员工试错买单,也要尽可能鼓励他们尝试创意。
    优秀的企业家懂得应建立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马云向员工提出了这样的激励金句:“容忍失败,但绝不容忍安于平庸”,以此来激发和获得创新精神。企业用人、提拔人才、如何界定优秀人才,都以员工的创新思维和贡献作为衡量标准,这对企业文化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在马化腾领导的企业里,他经常组织员工们进行这样的反思:过去三年里我们取得了哪些创新成果?采用哪些创新方法让企业因此而不同?我们的创新绩效如何?各部门创新动力、改进成果、投入学习、核心能力、多少建议来自员工、员工参与创新与发展的积极性等都可以评价。
    尽管回答这些问题有一定难度,却是很重要的工作,可以推动创新,形成一种高度重视创新的文化。优秀的企业家,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看似平淡乏味的工作方式,不断提醒员工,创新是工作,创新是任务,创新应是企业中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职能,要让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创新,要让创新成为企业的基因,使得整个企业焕发企业家精神,充满活力,从而实现持久经营。
    创新务求严谨
应以专业敬业精业态度对待
    创新并非空想,而是应当建立在为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基础之上的,因而应以专业、敬业、精业的严谨态度来对待。在构思每一项创新之前,都能有的放矢地思考一下:我的这项创新针对了怎样的实际问题?一旦实施将带来怎样的实际效果?
    作为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民营企业家,马云、任正非、刘强东等人普遍具有的一个共同点就在于,拥有强烈的专业、精业精神。在他们看来,追求极致的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可以在企业上下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当他们选定了企业发展之路时,他们共通的一大态度就是,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丝毫不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
    在“互联网+”的时代,更呼唤脚踏实地的专业精神和实业精神,以这种精神做好、做精每一款产品,并支持企业家追求卓越,不断开拓进取、拼搏奋进,争创一流企业、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和一流企业文化。
    无论是华为公司在任正非领导下研发的麒麟970、光启集团在刘若鹏带领下推出的光子认证系统,还是大疆科技在汪滔指引下打造的无人机等等,每一个产品都与企业家自身的性格与气质形成了共融,企业家的性格注定了产品的性格,每一个用户都从产品上体验出企业家的专注和专业。
    无数民营企业家正用他们的成功实践不断证明,做企业成功之秘诀,在于勇气、智慧和情怀,更还在于一种精神!这精神在于一个字:咬!对待已经确定的企业发展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机遇,紧紧咬合;对出现的困难与挫折,咬紧牙关挺住。这精神还在于一个字:韧!对于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坚持不妥协;对于企业的战略突破口,在缜密分析基础上,不断尝试;对于企业的人才组织、运营目标,坚持不降标准。
    而培养企业家严谨的创新精神,激发其不断奋发创造潜能,就要依法保护企业家拓展创新空间,增强创新自信,提升企业家的学术素养,从而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将创新创业作为终身追求,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吸收更多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政策、规划、计划、标准制定和立项评估等工作。
    家国情怀
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实践
    早在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首次提出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2017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概括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内涵: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
    以推动企业更高质量发展为己任,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建设紧密结合,民营企业家们以敢作为、敢突破的开拓精神,服务国家发展,参与国家战略,努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凝聚了产业报国、实业兴国的共识,展现了为民务实的真诚付出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这种精神和情怀化作一股力量,激励着企业家们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把企业家的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积极投身创新战略,让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了空前的战略制高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主要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信奉的格言是:“创新,是企业命运所系,是国家命运所系。”为了这一信念,他率领华为在长达三十年的岁月里每年投入巨大财力搞研发,其专利总量多达38825项。而由于不断追求品质与卓越的精神,华为终于在2017年9月迎来了又一个科技创新发展的里程碑,发布了由其自主研发的手机“中国芯”——新一代系统级芯片麒麟970,华为有望因之而在强手林立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确立地位,掌握国际分工主导权。
    在这种精神指引下,企业家们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大胆向尖端领域进军,创造了一个个让世人惊叹的奇迹。曾留学海外的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启”)董事长、总裁刘若鹏,归国后把全部学识都投入到发展事业、报效国家的使命当中。他引以为豪的是:“我与伙伴们自筹资金创立的光启,如今已在国家战略中担当重任,这是成就,更是荣誉和骄傲。”作为民营企业的光启,已成为在军民融合领域领军的尖端技术创新集团,取得了特种电磁超材料航空结构、超级WiFi系统、光子认证系统、智慧城市空间大数据平台“云端”号、个人飞行喷射包等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成就。
    令人欣慰又无比感慨的是,面对当今社会上流行一股脱实向虚、赚快钱的浮躁情绪,仍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不忘初心,坚守实业,以产业报国。“沙钢少帅”沈彬的一句格言是:“不亲身经历炉前上百度的高温考验,就成不了真正的钢铁人!”作为江苏沙钢集团(以下简称“沙钢”)党委书记、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他的字典里,既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也有仰望星空的家国情怀。他掷地有声地说:“我是沙钢的传承者,是走在生产一线,走在钢铁行业前沿的新一代。”
    致富思源,民营企业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不忘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完全融入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当中去了。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几十年如一日,以“回馈社会、报效国家”为己任,投身扶贫事业当中,更留下了这样发自肺腑的话语:“我的愿望是赚更多的钱,帮更多的人!我要更加努力奋斗,更多地为社会做贡献,力求无愧于这个国家,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从这质朴的话语中,我们似乎能触摸到当代民营企业家滚烫的心!
    责任与法治形影不离。有识之士指出,在企业家精神的构成中,法治精神更应该是第一位的。法治精神的核心就是依法经营,没有法治就没有企业家精神,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法治精神主导市场交易,一个国家的经济才有活力,才能滋养健康的企业家精神。
    而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引导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服务社会,调动广大企业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企业家作用,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这正是《意见》的重要着力点之所在。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的根,也是经济的根,必须大力弘扬和切实保护。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是中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所褒扬的,我们需要社会价值高的民营企业家,更要按照《意见》的要求,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用他们的企业家精神来带领着中华民族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文化财富、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使中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并担当经济强国应当承担的责任。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