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3-06
2018-03-06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朱鼎健委员:外卖包装垃圾亟需治理

作者: ■本报记者黄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42

    未来几年,污染防治是我国三大攻坚战之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调整。近些年,由电子商务、线上消费所带来的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呈井喷式增长。据国内三家主流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全国外卖日订单量约在2000万单左右,这表明每天使用的外卖餐盒超过6000万个,每天所用的塑料袋可覆盖120万平方米。
    来自香港特区的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电子商务既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了新动能,便利了群众的生活,也带来了污染防治的新课题。
    “外卖送餐使用的塑料袋、餐具大多是用聚丙烯、聚乙烯等难降解的材料制成,使用后会变成混合着剩饭、剩菜的塑料类垃圾,且基本都被当做生活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处理。”朱鼎健告诉记者,治理外卖包装垃圾势在必行。
    针对新问题,朱鼎健建议,加快开展法规制订和标准制订工作,增强依法依规监管力度。严格加强执法巡查力度,减少管控盲区,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建立基金补贴和“生态税”体系,支持优质替代品开发和推动大城市率先展开试点,下大决心培养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外卖和快递垃圾与居民的生活最为贴近,需要环保部门推动各大一线城市率先试点,以外卖平台、餐饮商家和消费者为切入口,奖惩结合出台措施。”朱鼎健认为,对使用可循环餐具和包装材料的电子平台和商家实施绿色信用评级,给予税收优惠;同时鼓励平台推出塑料餐具减量化的措施,对主动参与减量的消费者增加积分或返现;试行押金返还制度,使用一次性餐具需要缴纳押金,送到回收点后可取回押金。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后,可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此外可借鉴国外经验,例如参考与中国饮食结构接近的日韩等国,尽量使用店内餐具送外卖,顾客用餐完毕再上门回收。
    朱鼎健告诉记者,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污染防治问题,需要打出“组合拳”,完善政策法律,全链条式地防治,前端开发优质环保替代品,中端减少使用量,后端科学处理回收。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