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1-19
2018-01-19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集合线上线下 融入科技文化

服装消费迎来“概念店”模式

作者: ■张辛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53

    近日,服装零售圈涌现出不少“新玩法”,集合线上线下,融入科技文化的“概念店”模式正在兴起,展现出行业消费新活力。
    对当前服装业而言,主打线上还是“死拼”线下已不再是一道单向选择题。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从融合中找生机。“纯电商时代行将结束,未来的商机并非简单铺店或将电商比例扩大,一定来自线上线下的融合。”毛继鸿认为,企业既要借助电商数据了解消费者,了解自己,也要借助实体店沉淀品牌,传递价值。
    这样的观点引发业界共鸣。环顾中国服装业,经历了渠道铺设过快带来的“库存危机”与电商价格战引发的红海竞争,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将目光瞄准价值,提升价值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融合打造现代供应链和商业模式,实现效率与体验的兼顾。
    “这是服装业把握消费升级新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说,当电商与实体店化市场竞争为市场合作,新零售大门将打开。
    很多传统店铺也在进行着科技升级。虚拟试衣镜、智能量体仪等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场服装店面中,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型百货商场,不少服装店面都配有自助体验机,顾客轻扫条码,衣服尺寸、价格、库存和穿着效果一目了然。
    从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成果来看,服装业正在从生产制造自动化向生产、销售链条全智能化跃升。“科技在消费侧市场端的应用,将极大增加用户体验与互动。也正是通过提升体验,企业将更好实现柔性化制造和快速反应。”孙瑞哲认为,在科技与传统的交互中,服装业正构筑更有想象力的未来。
    服装是文化和艺术。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从产品中寻求文化和心理认同。从卖产品、卖服务到输出文化,是大多数服装品牌的转型方向。在近几年的服装零售店中,文化元素越来越多,有的甚至成为集服装、读书、茶艺等为一体的生活空间,大打“跨界”牌。
    “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才有生命力,长久的韧性。我们愿意与文化做更亲近的接触,使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也是精神收获。”服装品牌爱慕集团董事长张荣明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