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8-01-1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划清区块链发展与炒作界限 |
|
作者:
■莫开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76 |
|
|
|
|
|
|
最近几天,在各大媒体高频出现的、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区块链。它之所以备受人们关注,不仅在于它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技术之后的又一次跨越式、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更在于它如同当年互联网技术面世给人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一样,将再次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人类未来的生活,并可能有效彻底地改变整个人类社会价值传递的方式。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使数据库安全而不需行政机构的授信的解决方案首先被应用于比特币。从此之后,区块链技术正式步入世界经济生活领域的幕前。 由此,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监管也正式进入各国货币监管当局的视野。但各国对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监管态度莫衷一是,不少国家表示支持,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等;也有不少国家持反对态度,如中国、泰国、俄罗斯、韩国、荷兰等。 然而,目前全世界总体对区块链技术持开放态度,如2016年初的欧洲议会和迪拜政府对新技术表示支持;韩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区块链创新;俄罗斯态度也由强硬趋于缓和;澳大利亚多领域探索区块链技术;美国巨头布局区块链研发;英国鼓励对区块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迅速兴起。 总之,目前全球基本形成的共识是,区块链技术如果应用于金融行业的征信,可确保交易安全和信息安全;且金融的数据安全、信息的隐私以及网络的安全正适合分布式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在金融方面可以形成点对点的数字价值转移,从而提升传输和交易的安全性,维护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可见,在金融等领域,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支付清算、智能合约、金融交易、互联网金融等多个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统计,在过去三年里,区块链的风险投资超过了14亿美元。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455家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公司累计获得融资额为19.47亿美元,其中中国获得1.14亿美元;中国共有61家公司获投,位居全球第二。目前全国拥有区块链初创企业约150家,已有11家区块链初创企业获得VC投资,总计投资额约2.26亿元。 然而,目前也出现一些不良倾向,最为典型和突出的是投资者对区块链认识模糊,盲目崇拜,存在人为炒作行为,混淆了真区块链技术和假区块链技术。 如区块链热潮正从海外市场向中国资本市场快速蔓延,近期区块链概念股在二级市场掀起一波涨停潮。截至目前,“区块链概念股”板块的31家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在1月7日-1月12日股价上涨超15%,最高涨幅达60%。 一些机构为吸引投资者眼球,故意炒作,钻区块链监管漏洞,将自己标榜为区块链创新,蒙蔽了广大投资者。不少企业所谓的区块链技术无非是复制了目前较为成熟的“数字货币”架构,甚至有些企业连这最基本的部分也没有真正掌握,但为了蹭热度、赶时髦进行市值管理、抬升股价,都统统给自己贴上区块链标签。 对于区块链在资本市场引发的热潮,监管部门也保持了关注,对部分疑似蹭热点的企业点名,同时对投资者也进行了风险提示。 其实,任何一项技术都具有两面性,有成熟的、有利于社会的积极一面,也有不成熟的、不利于社会的消极一面。如当年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在推进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危害民众利益和金融业稳定的各种乱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