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1-11
2018-01-11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如果没有党和人民的养育,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各级政府的关怀,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厚爱,我能有多大本事?我要饮水思源,用真情真爱回报社会。”这是詹慧珍的大实话

詹慧珍:多情土地上盛开的“女人花”

作者: ■吴晓敏周梅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572
   
    刚刚荣登“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的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新余市工商联副主席、江西赣西科技职业学院董事长詹慧珍又一次来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村——姚圩镇河埠村,就扶贫工厂“老俵情面条厂”扩大生产,需要购买面条烘干机的事和村委干部商议。商议的结果是詹慧珍拿出8万元,给厂里购买面条烘干机,以满足扩大生产之所急。此举只是詹慧珍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实施产业扶贫,在新时期真情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詹慧珍在做大做强民办教育的同时,还在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她先后为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捐款捐物750多万元;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180多万元;免费培训1600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她累计捐款捐物3000多万元。詹慧珍的乐善好施广为传道,赢得社会广泛赞誉,贫困学子亲切地称她为“詹妈妈”,市民称赞她是“爱心天使”。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个人”“第五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江西十大爱心人士”、江西省“爱心使者”等多种荣誉称号。
    创业“一”始显爱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詹慧珍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优越工作,带着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和借来的一台旧缝纫机回到家乡,开始她从小怀揣的服装创业梦。1986年,她创办了一家服装厂。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发现当时社会上有许多失业青年和下岗职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她想,何不利用自己所学之长给这些人创造一个学习、就业机会呢?这样,对于他们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大有好处。詹慧珍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于是,她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办起服装培训班。不过,由于囊中羞涩,大部分人交不起学费。对此,詹慧珍掷地有声:“每期培训费只收15元,先学习,后交费;学不会,不收钱;这期没学会,免费下期再学。”由于名声在外,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培训班吸引很多人,詹慧珍办的培训班每期学员都在200人以上。1996年后,詹慧珍又与团市委、市残联等举办公益性的培训班,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免收培训费20多万元。不少下岗职工、残障人士学成后,有的办起了裁缝店、服装厂当起了小老板,有的到各地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很多从中受益的人如今说起詹慧珍,都发自肺腑地说:“当年,多亏詹董的好心帮助才有了今天,我们真的非常感谢她。”
    感恩回报有大爱
    “如果没有党和人民的养育,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各级政府的关怀,没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厚爱,我能有多大本事?我要饮水思源,用真情真爱回报社会。”这是詹慧珍的大实话。
    多年来,詹慧珍满腔热情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无偿施以援手,她先后累计捐款捐物3000多万元。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在各地军民与洪魔奋斗的日子里,詹慧珍积极主动向省、市赈灾部门联系,紧急捐款捐物达28万多元,为在校的灾区学生减免学费10多万元,并发放助学金6万多元。
    汶川、玉树等地发生地震后,詹慧珍带头捐款捐物60多万元,并号召学院师生向灾区施以援手,还免费接收地震灾区小金县50名学生来院就读。及时安抚学院来自灾区的学生,找他们谈心,帮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给每位学生发放700至900元慰问金,并对受灾严重地方的学生减免学费。为让残疾学生周玉来顺利上学,她花费1.2万多元为他安装假肢。这些年,学院共接受280多名残疾学生就读或培训,为他们减免学杂费28.9万元。在2013年的“爱心助学”活动中,詹慧珍深情地说道:“对莘莘学子尤其贫困家庭的孩子而言,上大学不仅将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将改变家庭的命运!”在这次活动中,她与4位同学结对子,并热切勉励年轻学子:“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学有所成,报效社会。”
    2014年1月,市民余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而余某的丈夫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没有劳动能力,儿子还在读小学,一家三口只能靠每月几百元的低保艰难度日。要命的是余某的治疗需要30万费用,这对于余某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只是余某的大哥先期垫付了12万元,但再也拿不出来更多的钱。闻悉余某的困难后,詹慧珍积极组织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举行“全国知名书画家爱心作品义拍救‘弟媳’活动”,为余某集到善款444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产业扶贫见真情
    2016年3月,赣西教育集团与姚圩镇河埠村及红山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詹慧珍在多次实地走访后,发现河埠村有一“特色”产品,这就是本地人都爱吃的“切面条”。她心想:“既然大家都觉得好吃,那就要把它做出来,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它的美味。”说干就干,詹慧珍很快与村干部商议,筹建一个面条厂,专门生产这种面条。为此,詹慧珍她出资10万余元,剩余资金由村委筹集,把“老俵情面条厂”建起来,并明确营利全部用于该村贫困户的帮扶(像身体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和孤儿等)。同时,她又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和技术指导教师,为村民免费进行上岗前培训,让面条厂工人掌握面条生产知识及操作要领。在面条厂正式投产后,她又传授村民网上销售技巧;利用赣西学院万人高校资源的优势,适当回购面条和村民其他的农副产品,让村民无生产“后顾之忧”。
    詹慧珍可谓对“老俵”情有独钟,她高兴地说:“现在‘老俵情’牌面条生产和销售都不错,下一步准备和村里商量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产面条厂规模,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实体店和网店销售,吸收更多当地贫困村民就业,并力争把‘老俵情’面条厂建设成为河埠村的龙头示范企业,达到‘扶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片经济、脱贫一方百姓’扶贫目的。”
    红山村是个少数民族村,由于地处偏僻,村级经济落后。对此,詹慧珍积极扶持村里发展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她鼓励村民栽种大片桂花树,并表示帮助解决树苗销售问题,让村民钱包尽快鼓起来。她还投入3万多元,为红山村装上太阳能路灯。
    “我是农村的孩子,从小到大是吃了很多苦过来的,在创业办学的过程中更是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这些酸甜苦辣也教会了我人活一生,怎样才能感到幸福:那就是时时保有善良、宽容、感恩、明朗的心性。我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帮助,给自己带来真的快乐。”詹慧珍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