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2-05
2017-12-05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东青村的城里亲戚送来大礼

黑龙江省委深改办、哈尔滨市工商联联手探讨精准扶贫新路径

作者: ■本报记者 刘洁 蒋承志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61
    日前,哈尔滨大发国际商贸城,董事长周敏接待了几个“亲戚”——作为巴彦县龙庙镇东青村的名誉村委会主任,她接待的是参加东青村扶贫工作的驻村工作队领队、黑龙江省委深改办常务副主任刘玉和以及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魏旭明等人。
    哈尔滨市统一战线“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重要负责人之一,哈尔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彦怀是“陪客”——按照全市统一战线“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的部署安排,哈尔滨市工商联承担34个贫困村的帮扶对接工作,东青村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更好推进“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背景下东青村的精准扶贫工作,由党政机关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和由企业家组成的帮扶小组,决定坐下来一起唠唠,商量一下如何能“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块聚”。
    “城里亲戚”见个面
    根据黑龙江省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安排,省委深改办组成了刘玉和做工作队领队的魏旭明做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的帮扶小组,在前期大量调研走访的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形成了工作目标和计划。由于整个精准扶贫工作有着多重机制,驻村工作队决定向由企业家们组成的帮扶小组“取取经”,共同商量一下东青村这个“乡下亲戚”的“脱贫方子”。
    建议反馈到哈尔滨市工商联,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彦怀立即安排相关处室进行协调。于是,省委机关干部、企业家和工商联干部,因为一个共同目标,结成了“东青村的城里亲戚”。
    从去年开始,哈尔滨市工商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积极贯彻全国工商联关于“万企帮万村”的精神,在非公有制企业家中开展动员工作,号召企业家参与“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按照全市统一战线“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的部署安排,市工商联承担34个贫困村的帮扶对接工作,主要分布在巴彦县和延寿县。行动开始以来,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家踊跃参与,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优势,深入贫困村逐户走访、实地考察,了解了情况,制定了帮扶计划,实施一户一策、一村一策。通过开展“定点对人帮扶模式”、“产业开发结对帮村模式”、“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帮扶模式”、“互联网+帮扶”等模式,为实现精准扶贫找到了新路子。
    按照事先的工作机制,哈尔滨市工商联承担34个贫困村的帮扶对接工作,并安排机关干部做为企业家帮扶小组与被帮扶村的联络员,作为市工商联水族宠物商会会长、黑龙江大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周敏,于2016年9月成为了东青村的名誉村委会主任,同时,哈市工商联执委黑龙江韩氏伟业集团董事长韩涛、哈尔滨颖茂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龙滨、哈尔滨哈东民生农副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会宾、哈市工商联医药商会副会长郭启平,哈尔滨美居美居建材广场市场部经理孙小壮等四位企业家,作为名誉村副主任,一同组成了帮扶小组。
    帮扶的事是关键
    城里的“亲戚们”见了面,话题只有一个:如何让穷亲戚东青村早日实现脱贫。
    魏旭明对“自己”村儿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及脱贫思路做了详细介绍。
    “名誉村委会主任”周敏表示,参与“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扶贫行动”,是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他们的帮扶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帮扶产业、整村推进”的原则,发挥企业优势,加大帮扶投入,为两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保障。
    五位企业家组成的帮扶小组成员表达了对省直机关扶贫工作队的加入表达了充分感谢,各个企业家介绍自身企业情况及资源优势,双方在认真分析被帮扶村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就帮扶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思路及详细建议。
    王彦怀说,省委深改办的领导亲自带队到企业家帮扶小组调研交流,让大家感到很振奋,他认为,省委机关驻村工作队对东青村的基本情况、未来发展定位、帮扶建议把握的很准确,为下部扶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他还感谢各位名誉村委会主任都是有备而来——每个人前期都做了大量细致的考察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思路和建设性意见,“相信通过各位企业家的能力禀赋,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当地资源优势,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早日帮助村里脱贫。”
    四个礼物送给乡下亲戚
    亲戚见面会用时很短,一个半小时后,四个工作内容最后被敲定下来:
    先是建立一个龙庙镇东青村扶贫项目专项基金,由名誉村委会主任周敏投入10万元资金,各位名誉村委会副主任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在扶贫基金池投入帮扶基金,用于扶贫村的产业项目建设。王彦怀作为协调机关的领导,也积极为基金捐了款,同时强调要通过前期认真、严密、细致的考察调研,因地制宜,确立适合的帮扶项目,全体成员严格把关,群策群力,各展所长,利用好资源,让村民真正受益。
    其次是开展东青村杂粮作物试点种植及家禽试点养殖项目。双方决定邀请农科院专家赴当地,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及劳动力情况,选种事宜当地生长的杂粮作物。城里的“亲戚们”还决定,要选好带头人,在个别贫困村民家开展家禽试点养殖,由村民负责提供场地、劳动力,由企业出资提供家禽幼崽,并从自身需求出发帮助解决销路问题,根据项目发展实际,进行规模化养殖并推向市场。
    同时,城里的“亲戚们”决定充分利用东青村人力资源,开展就业扶贫项目。针对前期调研的帮扶村劳动力年龄结构、文化层次、身体情况,结合帮扶组成员企业资源优势,根据村民的个人意愿,组织年轻人参加茶艺师、石材加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帮助、推荐学有所成的专业人才对口就业;由企业提供岗位,安排帮扶村剩余劳动力加入企业后勤保障、商场导购等岗位;组织帮扶村内妇女及闲散劳动力学习玉米叶、秸秆工艺品编制技术,并由企业负责帮助销售。
    最后,城里“亲戚们”还提出要充分挖掘东青村自身历史文化特色、找准亮点和定位,打造东青村文化品牌,注册东青村公共商标,形成东青村产品品牌效应,结合帮扶组成员资源、专业优势,通过网络直播、电商、微商平台,推广介绍东青村文化及产品,以点对面,打开东青村产品销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