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2-05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西双版纳州: |
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
|
作者:
■孙汝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43 |
|
|
|
|
|
|
补角村小组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瑶区乡沙仁村委会下属的一个瑶族村民小组,位于勐腊县城东南方位42公里,平均海拔1020米。补角村小组共有农户86户,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25人。 补角村小组是西双版纳州政协精准扶贫挂钩点。据西双版纳州政协驻补角村小组帮扶工作队的那建坤介绍,在西双版纳州政协扶贫前,补角村小组大多数农户是草房或石棉瓦房,人均收入只有2150元,在国家贫困线下,生活非常困难。如何解决补角村小组的贫困问题,成了西双版纳州政协的一个难题。经过大量调研,西双版纳州政协结合补角村小组的实际情况,对该村小组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措施,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搞种植搞养殖抓好产业富民生 西双版纳州政协挂钩补角村小组精准扶贫后,州政协高度重视,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挂钩精准到户,开展一对一扶贫工作,有29名同志挂钩帮扶了54户村民。西双版纳州政协积极了解补角村小组的产业结构,与村小组干部共同研讨产业发展。 据那建坤介绍,在得知补角村小组有种植柚子的意愿后,西双版纳州政协积极行动,帮助村小组与西双版纳丹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三红蜜柚种植协议》,投入10.9万帮扶61户村民种植了2.1万株三蜜红柚。种植柚子树,每株树苗要15元,西双版纳州政协补助5元。 同时,西双版纳州政协协助补角村发展养殖产业,为村小组提供了茶花鸡1.36万只,种母猪10头,仔猪60头,合计投入70.73万元。补角村小组组长黄小明介绍,“现在村民们每家平均有8、9头猪崽、200只茶花鸡,田地里也种起了柚子、砂仁。” 现在,在补角村小组放眼望去,周围的山上全是一片片的柚子树和橡胶树。黄小明指着山上一片柚子林说:“有了这些,村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好。” 重基础重教育组织建造安居房 住房是扶贫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西双版纳州政协为补角村小组村民撰写并完善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协调了430万元资金,每户平均10万元,为补角村小组43户贫困户建盖了安居房。 据沙仁村委会主任盘永亮介绍,安居房的费用,是由村民向政府贷款六万元,西双版纳州政协补助四万,当地政府住建部门补贴1万。一户贫困的四口之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住到80-100平方米的新房里。这种模式,被州政协驻村队员称为“6+4+1”模式。 西双版纳州政协还积极协调乡政府做好村小组道路硬化、路灯安装和排水沟建设。据瑶区乡武装部部长周永胜介绍,在州政协的组织协调下,政府投资补角村小组做了2000多个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建设了480多米的排水沟,并安装了40盏路灯。西双版纳州政协还积极向州科技局争取了3万元经费,建造了补角村小组活动科技文化室,其中配置了桌椅、书柜、电视机、音响设备等基础设施。 如今,走进补角村小组,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幢幢白色的楼房、水泥铺就的道路,以及一盏盏树立在道旁的路灯。 此外,黄小明表示,几年前,他的女儿考上了西南地区一所重点大学,少数民族村落出了个重点大学生,在当时整个村子里都是不得了的事情。但黄小明却发了愁,家中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女儿每年的学费成了大问题。西双版纳州政协驻村小组工作人员在得知黄小明家的困难之后,主动协调帮扶,联系当地村民和一些企业资助四万元,并在大学期间每年补助黄小明家一万元,解决了黄小明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西双版纳州政协挂钩的精准扶贫点——补角村小组在西双版纳州政协的帮扶下,如今家家有种植产业,户户有科学养殖,精准贫困户住进了安居房,该村小组人均收入从扶贫前的2150元增加到今天的3139元。 据了解,今年初,西双版纳州政协投入15万,为补角村小组贫困户帮扶大米、包谷、水泥三种物资,并对补角村小组活动室进行了重新修缮,补角村小组安居房建设也正在有序展开,昔日的贫困村小组,如今处处充满着希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