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12-05
2017-12-05 第01版:一版 【字体】大 |默认 |

黑龙江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五年规划

力争在经济总量科技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作者: ■本报记者 刘洁 蒋承志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8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到“十三五”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提升到55%以上的目标。
    据介绍,这份文件是黑龙江省为了促进“十三五”时期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据2016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制定的。
    据黑龙江省工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时期,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推进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经济总量看,2015年,黑龙江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934.9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48%提高到52.6%,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单位186.3万个,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非公有制企业3586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6.3%,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715.1万人。2015年,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税收总额882.7亿元,非公有制经济税收总额占全省税收比重为46.8%。
    在此基础上,黑龙江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科技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成为推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总量规模上,黑龙江省提出,“十三五”期间,该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年均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到“十三五”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提升到55%以上。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稳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进出口总额和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为此,黑龙江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构筑多元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促进市场主体创业兴业、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提升发展和供给层次、助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等六个内容。
    《规划》提出,政府要通过构筑多元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鼓励非公经济进入有需求供给优势的特色产业;要通过鼓励发展高端制造业,引导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军民科技创新体系相互兼容、协同发展。同时,鼓励和引导发展新兴服务业、鼓励民间创意产业发展。
    《规划》提出,各级政府要促进市场主体创业兴业,通过培育创业主体、加强创业载体建设、鼓励大企业提供创业支撑、加强创业服务等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创业创新。
    在提升发展和供给层次方面,按照《规划》,各级政府要引导企业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组织企业参与产业合作联盟和标准制定,支持企业积极对接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自行制定高于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要引导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发扬传统工艺和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不断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
    同时,政府要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引导企业绿色集约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为了更好帮着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按照《规划》,各级政府要助力拓展国内外市场、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要通过帮助企业加强市场营销、对接大项目建设需求、推进与大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方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
    此外,各级政府要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通过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营造公正的法治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和动员全社会进一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根据《规划》,各级政府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点的政府服务机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发挥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部门间协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建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类资源,依托各方力量,大力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