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11-27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服务为本 务实创新 |
遵义市工商联促进两个健康实现新作为 |
|
作者:
■管弦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717 |
|
|
|
|
|
|
截止2016年底,遵义市民营经济比重达55%,较2011年末的50%,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市工商联会员总数35950个(其中企业会员6175个、团体会员398个、个人会员29377个),在2011年会员总数13983个的基础上增加了21967个,增长率为157%;各类商会组织398个,较2011年227个增加了171个,增长率为75%。 这些数字,标志着遵义市民营经济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展示了全市工商联过去五年工作的成效。 五年来,遵义市工商联紧紧围绕遵义市“十二五”规划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认真履职、主动作为,以服务促发展、树形象、聚人心,组织不断壮大、工作明显加强、作用更加突出,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培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创新工作载体,在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自2013年全国工商联启动“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伴随“三信”向“四信”的延伸,遵义市工商联通过多方联动、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以“五个一百”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为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础。涌现出了一批受全国表彰的优秀企业家,欧国勇荣获“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何文德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者”称号、唐超一荣获“全国拥军模范”称号、吴凝荣获“全国关爱员工企业家”称号。 坚持每季度召开主席会长(扩大)会暨中心学习组学习会,强化企业家副主席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理论学习;以学习先进、开拓视野、促进交流为目的,分别在多所高校组织各种研修班,通过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遵开展各类专题辅导讲座、研讨交流讲座,实行了非公副主席、副会长述职制度。每年年终开展非公副主席、副会长述职和民主测评,进一步增强了非公副主席、副会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五年来,开展非公副主席、副会长述职评议4次,以会代训30余次,组织各类培训40余期,培训人次达10000余人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遵开展各类专题辅导讲座、研讨交流讲座100余期。 服务会员呈现新格局 扎实开展民营经济组织职称评审工作,将此作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与市纪委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了与有关部门协调处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重大问题的联动机制、信息畅通机制和具体问题快速反应处理机制。截止2016年底,共评定工程、农业等类别职称1554人(其中:高级284人,中级763人,初级507人)。五年来共受理各类维权案件198件,协商处理解决195件。建立了遵义市工商联(总商会)、各直属商会以及各县(市、区)工商联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迈出了新步伐。不定期编制完成《遵义市民营经济动态》,供领导决策参考。 扶贫帮困呈现新作为 2012年,组织召开“遵义市工商联助推正安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签订民营企业助推正安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捐助扶贫帮困资金108万元,集中签约25个项目,协议资金总额21.84亿元;2015年,在道真自治县召开了四届十六次主席会长(扩大)会议,捐赠助学资金53万元用于帮扶道真自治县80名贫困大学生和132名贫困初中生,转赠上海市光彩促进会助学帮扶基金20万元;2016年10月17日扶贫捐赠日活动中,共筹集爱心资金64.66万元,在募捐仪式上遵义市总商会副会长、贵州森航集团董事长何文德作为“十佳最美扶贫人”受到表彰。 与此同时,切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百企(会)联村,千企帮户”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截止2016年底,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非公有制企业220家,实施项目420个,投入资金9.5亿元,帮扶贫困乡(村)302个,帮扶贫困人口7.5万人。项目涵盖了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帮扶、培训、捐资助学等。 外树形象呈现新突破 2014年11月成功举办第六届“黔滇川桂渝毗邻地区工商联(商会)工作协作会”;2015年11月,承办首届遵商联盟大会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遵商联盟作为西部地区首个市级商帮组织,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为遵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成功举办了“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圣地商会进名城话发展”活动,来自延安、赣州、吉安、泸州、巴中、石家庄等红色圣地商会及非公企业家代表70余人参加,遵义市工商联与来自延安市、赣州市、吉安市、泸州市、巴中市五家工商联(商会)缔结为友好商会。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政协工商联界别组织的政治优势,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五年来,共提交政协团体提案48件,其中列为重点提案12件,民营经济发展报告5篇。 合作交流呈现新景象 截止2016年底,遵义市工商联与省内外工商联签订友好商会47家,在各地建立43个“遵商联盟”联络组,建立遵义异地商会和异地遵义商会14个;发挥优势,认真开展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工作。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赴美国、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交流。2016年11月,组织40余家优质本土企业参加2016年中国·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跨境投资贸易洽谈会,会上31家企业与境外相关企业达成意向性协议,其中18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为遵货出山、出海搭建平台。 积极组织务川、凤冈、余庆、道真、正安、湄潭、习水、桐梓、赤水9个县(市)工商联赴上海市奉贤、普陀、杨浦区开展对口帮扶考察学习。达成了“坚定理想信念·同心共赢促发展”的帮扶合作协议。近年来,在上海市委统战部、上海市工商联的帮助下,组织上海企业家赴遵考察调研15次,向习水、赤水、新蒲、道真等地捐资助学及通村路改变项目捐赠资金300余万元;成功在上海举办工商联专职干部培训班1期、优秀企业家培训班1期、遵义-上海重点行业协会(企业)产业合作暨项目推介会1次。 把招商引资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异地遵义商会,加强与外地客商交流,积极参与市委、政府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的重大招商推介活动,宣传推介遵义,努力扩大遵义的知名度、提升遵义的吸引力。几年来,共接待外来考察团78批次;参与市委、政府重大招商活动24次,邀请客商2千多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商会组织建设呈现新成效 会员队伍建设逐步壮大,商会发展及管理稳步推进;“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扎实推进;“十有六好”基层商会创建工作获全国创新工作奖。2014年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工作推进会在遵召开,会议就遵义市“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的创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截止2016年底,我市已确认达标的“五好”县级工商联10个,占全市县级工商联总数的71.4%,远超全国23.1%的比例。在努力打造“五好”县级工商联的同时,创新提出打造“十有六好”升级版基层商会,得到了全国、省工商联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该项工作得到了全国工商联2014年创新工作一等奖。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共考核验收达标“十有六好”商会56家,并授牌确认,补助达标创建资金累计28万元。 自身建设呈现新面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6号)文件精神,在全市工商联系统增设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中心,解决46个事业编制(市工商联4个,各县(市、区)各3个),为进一步做好非公经济的服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人员保障。同时,充分利用遵义市工商联网站、《遵义商会》会刊、遵义市工商联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为传播大政方针、服务工商会员、展示民企风采、促进合作交流搭建精准、便捷、快速的信息平台;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整合宣传资源,丰富宣传手段,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016年,获全国工商联“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表彰。 未来五年,遵义市工商联将进一步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育引导,努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强工商联(总商会)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工商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精准扶贫力度,打造工商联扶贫帮困品牌;打造“遵商联盟”品牌,弘扬“遵道行义、筑梦兴商”的遵商精神;认真做好民营经济组织职称评审工作,为会员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着力巩固和提升“五好”县级工商联工作,积极开展“四型”商会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内引外联,积极参与政府重点招商引资工作。 图一:第三届遵商联盟大会上,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为“遵义市遵商联盟”授牌 图二:遵义市工商联主办遵义律师服务非公经济暨拓展非诉业务座谈会
|
|
|
|
|
|
|